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3(1)
12.16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若转入阴者,必利;若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必便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解释:霍乱的转归,继续寒化,仍然是下利,如果转燥,抵抗力上来,会到阳明病,大便干,但是会痊愈,是正气足的表现。
12.17下利后,便当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亦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解释:如果转到阳明而且能吃饭,就是预后良好;如果再过半个月能吃饭但是仍然不自愈,说明没有转到阳明经,到时候再根据病人的表现来判断是哪个经的病再做治疗,总之是比较谨慎,对本来就脾胃虚的霍乱不随便用下法。
12.18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解释:如果下利的程度比较重,最后甚至到拉不出来东西,是津液不足的表现,用四逆汤加人参,现在可以用西洋参代替。
12.19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解释:太阳和太阴相表里,太阴加上太阳的表证身体疼痛,用桂枝汤解表。
12.20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解释:仍然是看准四逆汤的主证: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怕冷等等。
12.21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解释:吐利加上身体内部有寒、脉细,还是用四逆汤,以前当归四逆汤的脉象也是脉细欲绝,但是那是血分有寒,四逆汤属于整体阳虚。
12.22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解释:这一条比上一条的阳虚还要严重,有亡阳脱水的危险,加人尿或猪胆汁调节电解质,当然在现代肯定不会用这些方法,我们理解一下思路就可以。
12.23吐、利后,汗出,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解释:吐利以后病情比较平稳,但是吃饭后会发热或者烦,是因为脾胃仍然虚,需要吃清淡一点,也可以参考以前《差后劳复篇》学的竹叶石膏汤清虚热,同时也复习到另一个方:外台茯苓饮。同样是治疗吐后腹满,不想吃饭,外台茯苓饮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枳实二两(炙) 橘皮一两半(切)
四君子汤为底但是多了生姜去水毒,枳实、橘皮下气、行气,比之四君子汤的慢性调补又多了急性调理的药,更适合脾胃虚新堆积的痰饮导致的不适。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