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依靠祖父辈统一三国,司马炎心存侥幸立储失误
相关推荐
-
人物传记-晋书·陆机传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 ...
-
司马炎为何选择了一个白痴当太子?难道真的没有废太子的心思吗?
司马炎,即晋武帝,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几个月后又逼迫着魏元帝把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晋国,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杜预等人带着二十万军队南下, ...
-
亡国之君就必须残暴无道?他有孙策之风,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亡国之君都不是一般人,毕竟一国只能产出一位.就看三国时期,有生不逢时如刘协,有平凡庸碌的刘禅,有"才同陈思,武类太祖"的曹髦,也有吴末帝,孙皓,字元宗. 孙策之风 孙皓是孙和的儿子 ...
-
乾隆有17个儿子,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嘉庆?学者:实属无奈之举
一. 乾隆皇帝,是一个善于创造"记录"的皇帝. 他活得够久,掌权时间够长,写的诗够多,身上发生的故事够吸引人-- 此外,还有人说,乾隆还是最有作为的皇帝,抱歉,这点我不敢苟同,因为 ...
-
司马炎那么聪明,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傻子当太子,真相没那么简单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一直都是个令当朝皇帝最头疼的问题,选择一个好的继承人,就能保证自己的基业千秋万世,而不至于像秦朝那样,历经多代秦国君主的努力,好不容易在秦始皇这一代统一天下,没想到继 ...
-
三国一共有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阿斗刘禅,最短的是谁?
说起三国,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解,就是将东汉末年诸侯争霸那一段时间认为就是三国.实际上,三国真正算起来是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到公元280年晋朝一统天下,这60年的时间,才真正是三国时期.因此,我们 ...
-
激荡四百年:祖约南北受敌身死族灭,刘曜大胜引得石勒亲出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99篇 东晋先后经历王敦和苏峻之乱,元气大伤,刘曜在失去司州后,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都在走下坡路,唯有石勒的后赵如日中天. 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四月 ...
-
激荡四百年:祖逖锐意进取江北归心,司马睿王敦决裂暗自较劲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78篇 前面说到石虎带着陈川以及他的部众回到襄国,以桃豹驻守蓬陂坞. 太兴三年(公元320年)春,祖逖卷土重来,派部将韩潜进攻蓬陂坞,并占领了东台,和镇 ...
-
激荡四百年:崔毖发动三国联军围剿,慕容廆轻松化解称霸辽东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73篇 前面说到慕容廆在平州招抚流民,收纳人才,让慕容部蒸蒸日上,隐然成了北方的一片乐土,让东夷校尉崔毖心里很不爽. 说起来,崔毖出身清河崔氏,是中原的 ...
-
激荡四百年:祖逖历经波折终入谯城,司马睿惺惺作态继位为帝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8篇 祖逖在没有得到司马睿实质支持下,自行渡过长江,在淮阴召集了两千士卒,然后进至芦洲.随着兵力的增多,他看上了谯城,想要以谯城为根据地. 谯城的地理 ...
-
激荡四百年:祖珽被废高长恭被杀,北齐自断双臂南陈势如破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71篇 自从和士开掌权以来,北齐朝政混乱不堪.等到祖珽执政时,他颇能收罗荐举有才能和声望的人,得到内外美誉. 祖珽还准备整顿政务,筛选淘汰官员,又打算 ...
-
激荡四百年:忠于萧道成却得罪萧赜,荀伯玉垣崇祖蒙冤而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22篇 萧赜还是太子时,自认年纪已长,又与父亲一起创立帝业,对于朝中大小事物一概独断专行,常常违背制度,由此引发了和萧道成的冲突. 当时,他有个亲信名 ...
-
激荡四百年:北魏乘虚而入进犯南齐,垣崇祖寿阳破敌立奇功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17篇 刘宋灭国,南齐新立,南方改朝换代大变局,北魏不可能不知道,以他们的一贯作风,必定会趁机南下.对此,萧道成早有所备. 早在篡位之前,萧道成就派骁 ...
-
激荡四百年:殷孝祖作死沈攸之顾全大局,形势逐渐利好刘彧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86篇 得知晋陵等四郡失守,邓琬这才紧张起来,命孙冲之为前锋,率龙骧将军薛常宝.陈绍宗.焦度等部队一万人为前锋,进驻赭圻. 孙冲之在行军途中给晋安王刘 ...
-
激荡四百年:殷孝祖回援建康获重用,刘彧主动出击派出禁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84篇 殷琰虽然宣布豫州支持刘子勋,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周矜却在悬瓠起兵,宣布效忠建康,袁顗引诱周矜的司马常珍奇将其活捉斩首,然后以常珍奇接任太守. 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