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

(0)

相关推荐

  • 近40年的高三《语文》课本,你还有印象吗?

    这册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1984年3月第一次印刷.供高中三年级上学期使用. 我们上高三以后,主要以复习功课.迎接高考为主,老师对文言文进行了较详 ...

  • 经典进课本为何一定要整容?注意别把萧红的灵气删改掉了

    ​文艺评论|经典进课本为何一定要整容?注意别把萧红的灵气删改掉了  文|张杰 1940年代,萧红在香港养病,张爱玲恰好在港大读书,因战争停课,即将回上海.不知道这两位文章高手,是否意识到彼此的存在. ...

  • 冯骥才:读人,比读书更难

    冯骥才:读人,比读书更难

  •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写书比读书幸福得多了

    无书的日子 文 / 冯骥才 你出外旅行,在某个僻远的小镇住进一家小店,赶上天阴落雨,这该死的连绵的雨把你闷在屋里.你拉开提包锁链,呀,糟糕之极!竟然把该带在身边的一本书忘在家中--这是每一个出外的人经 ...

  • 冯骥才:读书是为了心灵生活

    我们需要的读书,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对读书的本然喜爱.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书里面,世界上没有的东西也在书里面,比如人的想象.智慧.思想.发现.所以我说,书的世界,大于我们现实的世界. 读书的目的,可以 ...

  • 【哲理人生】人生如读书——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 ...

  • 母亲节分享幸福 | 冯骥才《母亲百岁记》

    母亲百岁记 文 / 冯骥才 ღ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 ...

  •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 大爱无疆 ]母亲节分享大作家冯骥才的<母亲百岁记> 周游太虚幻境 11分钟前 阅读 8 关注 来自话题 #亲情故事在身边 2.6万篇 [ 导读小引 ]近读冯骥才先生的<世俗奇人& ...

  • [转载]冯骥才笔下的巴黎

    原文地址:冯骥才笔下的巴黎--法国的风情与浪漫作者:夏日清泉 读了作家和画家冯骥才笔下的<巴黎,艺术至上>,很喜欢他写的游记和拍摄的照片.从一个作家和画家的角度观察生活,比我们普通人的视角 ...

  • 跟冯骥才聊聊“小桥流水”和“人家”

    ■记者 陈抒怡 西塘古镇 "毛豆.蝴蝶,这回没有遇到,因为现在游客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不是能遇到其他的细节,很难说."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召开的传统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近8 ...

  • 冯骥才:一个民族不怕犯错,就怕记不住教训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