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正月初二思祖父

(0)

相关推荐

  •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爱熬夜?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说现代人,有三大不治之症:鼻炎.脱发.口腔溃疡. 事实上这些病,很多时候基本上都是由同一个原因导致的,那就是:生活不规律.而提起生活不规律,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基本都会是:熬夜 ...

  • 诗歌|| 一条路

    一条路 一条路   曲折蜿蜒 这是祖父走过的路 荆棘侧畔    崎岖难行 一部独轮车 推着祖母进山村 一条路    坎坷不平 这是祖父走过的路 这是父辈走过的路 杂草丛生    弯弯长长 一架毛驴车 ...

  • 贫穷究竟有多么可怕

    上午,一个在乡镇小学任教的朋友忽然给我发来信息,说她开车上班的路上,遇见这样一幕:两三个典型农民装扮的中年男子,用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载着一个重病的老农,一人在前面推着车子,老人耷拉着头坐在车上,另外两人 ...

  • 以和为贵例文

    以和为贵 和谐是一股暖暖的春风,吹化你冰封的心灵;和谐是一场滋润万物的春雨,使你干裂粗糙的心灵变得细腻;和谐是一支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使你听着听着就随着它舞动起来;和谐是老师一句教导,一直讲进你心里,在 ...

  • 男人四十一枝花?

    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男人四十> 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事业正值高峰期,且带着中年男子特有的沉稳,所谓的"大叔"就是这样吸引人的吧.可他们的四十,并非如此. ...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 胶东乡村记忆:生产队时期用镰刀割麦子的一段往事

    民谚曰:"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不及麦上场."麦收,是北方农事的重头戏.而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胶东半岛的麦收又要陆续开始了. (端午之前,莱阳莱西交界处已可见到收麦子的场景) 现 ...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 ...

  • 胶东乡村记忆: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地带的过年讲究

    "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 旧时候的年关,对贫穷人家和年老者来说比较"难过",因为过年不仅需要花钱,也意味着又老了一岁,总有一种五味杂 ...

  • 胶东乡村记忆:当年蒸饽饽时剩下的枣核,吃起来也很甜

    此前发过一篇介绍胶东大枣饽饽"枣眼"数量差异的图文,吸引了不少朋友讨论.在留言当中,多数朋友都在讲述自己家乡的枣饽饽做法,不过也有朋友把重点放到了"童年糗事"上 ...

  • 胶东乡村记忆:过年之前,那些埋在雪堆里的肉和鱼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 ...

  • 胶东乡村记忆:老辈过年之前要“糊墙”,这算是个技术活

    "二十四,扫房子."正如这句民谚所说,年关将至,不少人家也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辞旧迎新.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里都有了装修,所谓"扫房子" ...

  • 胶东乡村记忆:童年寒假“拆放鞭炮”之趣

    此前我们讨论过不少胶东乡村"腊月大集"的话题,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不如几十年前热闹了." "腊月大集"之所以没有过去热闹,原因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