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相关推荐
-
青岛“舌尖上的青岛·胶东花饽饽”多色邮资机宣传戳
青岛“舌尖上的青岛·胶东花饽饽”多色邮资机宣传戳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
胶东乡村记忆:生产队时期用镰刀割麦子的一段往事
民谚曰:"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不及麦上场."麦收,是北方农事的重头戏.而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胶东半岛的麦收又要陆续开始了. (端午之前,莱阳莱西交界处已可见到收麦子的场景) 现 ...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
胶东乡村记忆:正月初二思祖父
今天是正月初二,按照胶东民俗,是拜姑姑或者拜舅舅的日子.我的父辈,就是姑家表弟的舅舅.表弟今日登门,我作为表哥,自然也要陪着张罗一番. 觥筹交错之间,不知不觉已有醉意.待到清醒之际,已是夜半时分.此时 ...
-
胶东乡村记忆: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地带的过年讲究
"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这是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 旧时候的年关,对贫穷人家和年老者来说比较"难过",因为过年不仅需要花钱,也意味着又老了一岁,总有一种五味杂 ...
-
胶东乡村记忆:当年蒸饽饽时剩下的枣核,吃起来也很甜
此前发过一篇介绍胶东大枣饽饽"枣眼"数量差异的图文,吸引了不少朋友讨论.在留言当中,多数朋友都在讲述自己家乡的枣饽饽做法,不过也有朋友把重点放到了"童年糗事"上 ...
-
胶东乡村记忆:过年之前,那些埋在雪堆里的肉和鱼
年关将近,很多人家的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吧. 在胶东地区,常见的年货就是大鱼大肉.各种海鲜产品以及大枣饽饽等. 年货的数量,需要根据家里的人口以及可预见的来客数量进行准备.今年为了配合防疫,正月走亲戚 ...
-
胶东乡村记忆:老辈过年之前要“糊墙”,这算是个技术活
"二十四,扫房子."正如这句民谚所说,年关将至,不少人家也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辞旧迎新.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里都有了装修,所谓"扫房子" ...
-
胶东乡村记忆:童年寒假“拆放鞭炮”之趣
此前我们讨论过不少胶东乡村"腊月大集"的话题,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慨:"不如几十年前热闹了." "腊月大集"之所以没有过去热闹,原因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