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乡村记忆:栖霞招远莱阳莱西交界地带的过年讲究
相关推荐
-
逢五排十,招远毕郭大集,初冬时节胶东农村的盛景
"一六西留,二七店,三八观,四九谭格庄,逢五排十,毕郭大集."这是一首在招远.莱阳.莱西.栖霞四县市交界区域广为人知的顺口溜,说的是当地的一些主要集市.在这当中,压轴出场的就是&q ...
-
1958年莱阳究竟发生了什么
1958年,在莱阳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年份,可以说是时代的分水岭. 1958年,受内外形势和大小环境的影响,莱阳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可用"跌宕起伏"."轰轰烈烈"来 ...
-
距离端午只有半月,“两莱”的麦田已经泛黄了
五月进入月底,六月中旬的端午节,马上就在眼前了. 端午前后,是胶东半岛的麦收时间.众所周知,胶东半岛的麦子是自西向东.次第收获.莱州.平度先熟,莱西.莱阳随后,而再往东的海.牟.文.荣还要再延几天. ...
-
胶东的秋葵即将进入收获期,两莱农村种植比较普遍
盛夏七月,正是新鲜瓜果蔬菜大量上市的时节.用不了几天,在胶东半岛城乡的市场上,应该就能看到本地自产秋葵的身影.因为在莱阳莱西的农村,不少秋葵地已经进入花期,即将要收获了. 秋葵,原产于国外,听闻在南方 ...
-
胶东地理:郭家店镇,莱州平度莱西招远四县市交汇的地方
莱州,是烟台最西边的一个县级市.两地之间距离较远(约160公里),走荣乌高速,约需两个小时.走普通公路的话,就要三个小时以上的车程. 如果不走高速的话,导航通常会推荐南北中三条线路.北线即烟潍公路(中 ...
-
招远毕郭镇庙子夼,青州一支鲁姓人迁入胶东时的中转地
众所周知,胶东半岛有不少姓氏,都相传是在明代自外地迁徙而来. 大体来说,这些迁徙的姓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迁而定",即始终居住在最初落脚的地方.还有一种则是"辗转 ...
-
胶莱河以东的“人口大县”很少,过百万的只有平度和即墨
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按照现代的标准来看,是个宜居之地.但因为丘陵地形较多以及生育政策试点较早等缘故,半岛地区的人口规模其实并不算太大.多数县市的人口都在五六十万左右,超过八十万的就没 ...
-
胶东乡村记忆:小时候在栖霞老家,一盘扑克就是一个年
岁末年关将至,思绪不免又回到了从前. 在传说中,古人以结绳而记事:而小时候在栖霞老家,一盘扑克就是一个年. 上学之前,懂事不多,也没有寒假的概念.虽然大年三十那天因为好吃好喝又好穿而知道是个特殊的日子 ...
-
胶东乡村记忆:栖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老辈的干渠和渡槽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胶东地区很多县市都建造了许多大中小型水库和灌溉渠道设施.以栖霞县为例,西半县建造了龙门口.岗山两座水库.它们的灌区覆盖了观里.官道两公社的大部分土地( ...
-
胶东乡村记忆:1981年,我从烟台搬了一台彩电回栖霞
1971年,我在栖霞县一处乡镇联办中学任教,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写通讯报道,宣传身边的新人新事.那时候学校唯一的宣传工具是黑板报和铁桶子土广播,后来才有了收扩音机和广播喇叭.而电视机对于乡下的人们来说,还 ...
-
胶东地理:栖霞虽大,晴天时也能从南边一眼望到北头
胶莱河以东,曾有不少面积辽阔的县(辖区在两三千平方公里以上),如莱阳.牟平.文登.即墨等.不过,自清代以来,这些县陆续析出新的区划,剩余面积逐渐减小.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数据来看,青烟威三市的辖区当 ...
-
胶东乡村记忆:儿时有种快乐,叫做“走五子”
前段时间,笔者来到烟台一处乡村,准备参观当地的老房子. 在街巷里转了一圈儿之后,一条石块斑驳的胡同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条胡同两侧的房子不仅"老",而且"空".路 ...
-
胶东乡村记忆:生产队时期用镰刀割麦子的一段往事
民谚曰:"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忙不及麦上场."麦收,是北方农事的重头戏.而如今,随着端午节的到来,胶东半岛的麦收又要陆续开始了. (端午之前,莱阳莱西交界处已可见到收麦子的场景) 现 ...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众所周知,烟台栖霞市有个"十八盘",过去这里以山路蜿蜒而有名.后来隧道开通之后,原路虽然不再走,但提到"十八盘",多数朋友还是知道大体位置. 如果从大柳家向西行 ...
-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