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第二次南巡,一英国人激怒了他,最后竟因擅学汉语判刑三年!
相关推荐
-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是说汉语还是满语|逸闻
皇太极时期,大部分权贵都是满族的亲贵,此时的早朝与皇太极的家族聚会差不多,所以都说满语. 顺治亲政之后,汉人还是不受到重视.此时正是清朝让汉人剃发易服的时候,顺治还是以说满语为主,并且已经开始推行国语 ...
-
清朝从开放到闭关锁国,是因为乾隆觉得加税解决不了问题
对于清朝,我们的概念里就是野蛮.落后.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也是中国逐渐在世界上掉队的原因之一.闭关锁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外国势力的渗入,但是同时也助长了自大的情绪,对于外界之事充耳不闻,意识上的落 ...
-
老上海的裁缝行会
X 在一份解放前的上海地图中可以看到,硝皮弄89号是一叫"轩辕殿"的建筑.轩辕氏即黄帝,不少人误以为这里是"黄帝庙",其实不然,它的全称是"上邑洋广衣 ...
-
乾隆皇帝与英国大使第一次相见产生了什么故事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赴京觐见乾隆皇帝,于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帝国有了一次错位的遭遇.从英国使团来到大清帝国的第一天起,两种文化.两种制度就处于不断的对话.交锋之中.可惜的是,由 ...
-
英国使团画师的中国图像「连载二」
马戛尔尼使团出发时,内务部长敦达斯特别告诫:"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中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 敦达斯的提醒还真不是多余. ...
-
乾隆以前,外国人出门还得带瓶毒药,方便随时自杀,为什么
是所有外国人都这样吗? 不,只是有资格出门的外国人. 这就奇怪了,出个门还要什么资格,这就跟清朝一个非常奇葩的规定有关了.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清朝,即便是在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我们对外国.对西方还是一 ...
-
脱欧对英国人影响这么大?竟有人因此自杀!
据<镜报>8月3日报道,英国一名农民对退欧的担忧与日俱增,他孤独地与精神健康问题作斗争的.最后,他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 这名农民名叫马修·威廉·丹尼斯(Matthew William D ...
-
乾隆朝,英国人来告御状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7月,一艘英国商船风尘仆仆地停靠在了天津,引来了当地百姓们的纷纷围观.只可惜这艘船上的英国人并不是来进贡的,相反却是来找乾隆皇帝告御状的:状告广东海关官员们贪赃枉法,对这些 ...
-
近两年英国人排的国内70强高校!北大从第二跌到第四,争议很大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大学排名机构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等榜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国内排名靠前的数十所高校位次变化情况,笔者根据前不久发布的20 ...
-
读懂美国历史系列第二弹:早期美洲大陆和英国人相爱相杀的那些事
本文系TD「创作计划」第009篇文章,也是我们「读懂美国历史」系列文章的第二讲,主要讲述「1607-1754 13 colonies and Salutary Neglect」这部分的内容.上期文章推 ...
-
英国人李约瑟,怎样发明了“四大发明”?
这篇文章最早看到的时候,是被人转载自知乎.后来一度遭到不少抨击,以至于时隐时现.直到前不久,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终于被从教科书中删掉.让我们再次认识到"想象大于证据,指导精神高于科学规律&qu ...
-
大英博物馆里:十件让英国人膛目结舌的中国玉器!
清末,中国遭外国列强侵略,北京城也遭到当时八国联军的浩劫掠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大约有160余万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有小伙伴曾去英国旅游,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展区里,一个金发碧 ...
-
英国人最爱的诗歌《海之恋》:风轻轻地走,海悠悠地睡
John Masefield(梅斯菲尔德) 曾获1930年乔治五世所授的 "英国桂冠诗人"称号, 他只写过26首诗, 14岁起便当水手, 长期的漂泊生活, 使他成为了著名的&quo ...
-
德国人和日耳曼人到底什么关系?英国人为啥也属于日耳曼人?
在我们很多人的认知中,德国人和日耳曼人是画等号的,但其实二者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准确的说,德国人只是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日耳曼人包含德国人. (德国短跑运动员--AliciaSchmidt) 凯尔特 ...
-
抗美援朝后,全世界都对志愿军展开了研究,英国人的评价真到位
在上世纪中国出兵支援朝鲜之时,全球各国都觉得中国的行为太过疯狂,连咱们的老大哥苏联临阵都对中国失去了信心. 但当志愿军抵达战场上,当即就将主动权给抢了过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军在对上我军后都是连连败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