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学控糖(4):空腹/餐前血糖高,除了降糖药,还有哪些降糖“砝码”不给力?


五分钟学控糖(1)——控糖基本法:“控糖天平”和升糖、降糖“砝码”
五分钟学控糖(3):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前血糖高 升糖原因分析
跟教大家学控糖的同类文章不同,我们这个课程,旨在让还没有系统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新患者,能够利用工具,简单快速的掌握正确分析血糖异常的方法。
上一节课程我们应用了一个分析工具:血糖异常分析图,然后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在不符合自己情况的升糖“砝码”上打叉。剩下来的就是血糖升高的可能原因,可以针对性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消除升糖因素,这样血糖自然就可以平稳下来。

那么大家肯定都知道,要让失衡的天平的两端恢复平衡,左侧可以减去砝码,右侧也可以增加砝码——消除升糖因素可以降糖,增加降糖“砝码同样也可以达到让血糖平稳的目的。

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打叉叉”——分析分析控糖天平右侧的“升糖砝码”。
降糖砝码:药物种类用全了?
药物是降糖砝码中当仁不让的王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降糖药物来保持血糖平稳。
具体如何用药,是医生的饭碗,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依赖医生的专业判断。
因为就算你是学霸,把相关降糖药的知识都学通了,依然属于纸上谈兵,缺乏足够的经验——何况大多数糖友算不上学霸,何必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做代价来练手呢!

在确定了治疗方案后,其实并不需要频繁的更换药物,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可以先默认现在用的降糖药是正确合理的,这样可以让分析更简单。
当然,如果在排除了药物之外的各种因素之后,血糖依然居高不下,就应该去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了。如何自己来判断药物是否有问题,这是高级课程,不在这篇文章里讨论。
医生开出来的药往往不止一种,每一种都有各自的作用,咱们想象一下:本来医生开出两种药,也就相当于控糖天平的降糖这一侧要放下两个砝码,你自作主张减掉一个,只放了两个砝码,天平当然会失去平衡——血糖就高上去了。

所以,”药物种类用全了?”是非常必要的降糖砝码。
如果药物种类用全了,就果断在图上打叉。
降糖砝码:用药准时?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作用时间,药物的服用也是要讲究合适的时间的——用早了,血糖还没升起来就掉头向下,容易造成低血糖。而到了最需要降糖的时候,药力却已经消耗完了,这给了血糖借机“反攻”的好机会。
用晚了,血糖已经高的不行,药力才“姗姗来迟”。这都会影响到“控糖天平”的平衡,造成血糖的异常波动。
所以,“用药准时?”也是降糖砝码之一。如果准时用了药,在这个砝码上打叉。
下图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用于降低空腹/餐前血糖的口服降糖药的参考服用时间。(没有列出的药物可以百度一下,很容易查到)

降糖砝码:剂量用够了?
“剂量用够了?”这个降糖砝码的作用很容易理解,剂量不够,就相当于砝码的重量被人为减轻了,当然会压不住对面的“升糖砝码”,天平失去平衡,血糖自然就高了。

在老年糖友群体里普遍存在的自行减药、停药,是造成高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
降糖砝码:胰岛素注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超过5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0%左右。其实,中国的糖尿病病人不是不需要使用胰岛素,而是对胰岛素的了解还不够。
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来说,不管是使用胰岛素笔,还是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问题”都是一个重要的降糖砝码。
这是因为注射的部位、角度、方法以及针头、管路等等如果出现问题,胰岛素没有被准确有效的注射、被身体吸收,没有起到预期的降糖效果,血糖自然会高。
经过认真检查,没有发现有胰岛素注射过程的问题,就果断打叉。

运动类降糖砝码
从目前关于运动与糖尿病的研究成果来看,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
抗阻运动:人体骨骼肌在克服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可由他人、自身的肢体或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橡皮筋、弹力带等)产生。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供应充分情况下进行的身体运动形式。
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的有节奏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 等强度的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血糖控制不良者,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抗阻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或中度。
合理的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7次。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 每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但不要超过3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 且患者身体允许,则每天坚持运动1次最为理想。
但是,请注意——因为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空腹/餐前血糖,早餐前不推荐做运动,或者仅仅做一些较轻松的热身运动。
为了简化分析,运动类只需要考虑三个降糖砝码。
“运动时段跟平时不同?”降糖砝码
有学者报道,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与餐后60分钟或30分钟进行运动相比,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降糖作用最强。
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
1型糖尿病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
“运动强度跟平时不同?”降糖砝码
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才会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为了方便,常用心率作为运动强度标准,运动时可以用计数脉搏的方法来掌握 ——方面很简单,测10秒钟的脉搏×6,然后对照下表的心率。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运动中,测10秒钟脉搏为30下,x6就是一分钟180下的心率,如果你38岁,那么根据上表,你的运动强度属于较高,需要降低。
“运动时长跟平时不同?”降糖砝码
每次运动应有运动前5~10分钟的准备活动及运动后至少5分钟的放松活动。
运动中有效心率的保持时间必须达到10~30分钟。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运动持续时间则适当延长。
对于年龄小、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可采用前一种较大强度、短时间的配合,而年老者和肥胖者采用一种运动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较为合适。
为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现象,建议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身上常备些快速补糖食品(如糖块、含糖饼干等),以便及时补充糖分、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到了这一步,控糖天平左侧的“升糖砝码”和右侧的“降糖砝码”,我们都把不符合自己情况的砝码打上了叉。
从这次模拟的情况来看,“升糖砝码“还剩下了“有炎症” 和“失眠”两个砝码。
而降糖砝码则剩下来“剂量不够”砝码。
我们经过简单的“打叉叉”,排除了诸多不符合你的“个体化”情况的因素,找到了最有可能引起你血糖异常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对症下药,针对性的解决分析出来的问题。
一次分析,或许不能完全确定你血糖异常真正的原因,但是如果每次监测出血糖异常,都来做一次“打叉叉”的分析,前后对照,那么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你就一定能找准真正的原因所在!
下一讲,我们来讲更复杂一些的餐后血糖高如何分析。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廊桥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