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斯谏秦始皇焚书坑儒》全文、翻译和鉴赏

(节自 《秦始皇本纪》)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 《秦纪》 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 “可。”
        
        【译文】 (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置酒宴,有七十二位博士前来敬酒。有位仆射名叫周青臣的走上前赞颂道: “从前秦国的地盘不过千里之阔,而今仰仗陛下的神威,平定了天下,驱逐出蛮夷,日月所照耀的地方,没有不归附、服从的。还将分封诸侯改为设置郡县,人人都安居乐业,又无战乱之灾难,这样可万代相传不变。自上古以来,无论谁都赶不上陛下的威德。” 秦始皇听了此番恭维之言,心里舒服极了。
        有位博士原是齐国人,名叫淳于越,走进前来说道: “我听说殷周时代的王位要传袭一千多年,那是因为国王把土地分封给了子弟、功臣,这些子弟、功臣便自然成为国王的助手,随时辅助于王。而今陛下有了天下,然而子弟却为一般民众百姓,如果骤然有田常、六卿那样的乱臣出现,那时又无封国的屏障助手,那又如何来相救呢? 做事不效仿古法而能久远的,我从未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使得陛下的差错更重。他不是一个忠臣。”
        秦始皇将此事交与廷臣们进行讨论。丞相李斯说: “五帝的治国方法是不相重复的,夏、商、周三代的治国之法也不是相承袭的。各代用各自的治理方法,这并不是有意要与先前的治法相反,而是时代变迁所产生的差异。现在陛下创造这样的大事业,建立万世的大功劳,当然不是那愚昧的儒生们能够知道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那些,都是三代的事情,当今怎么可以去效法呢? 以前,那些诸侯相互争权,出巨款厚资招募那些游学之人。现在天下已安定,法令出于一律,老百姓应当治理家务,尽力去务农做工; 读书人则要认真学习并通晓法令。而今,众书生不去学习当今的法令,却去学古人之法,而且编派当今的不是,这完全是迷惑扰乱百姓。我丞相李斯,冒死谏言,过去天下之所以纷乱,都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纷纷发难,都称道古代而以此诽谤当世,用粉饰虚无之言论来搅乱实情。人们推崇其所私学的东西,来诽谤你君上所建立的。而今皇帝你兼并诸侯得了天下,区别黑白而定于一尊。然而人们用私学那一套相互议论法教的不是; 他们一旦知道有法令下来,就用各自的所学来议论、批评; 走进朝廷,心中所想与口头所说不是一回事; 走出朝廷便相互在市井里巷大发议论甚至诽谤; 他们夸许主上以获取名誉,发表不同政见以显得自己高明; 率领百姓造谣诽谤。如此这般情形还不禁止的话,那么,你皇上的君威就要降低,在下的百姓就要结成党羽,因而还是禁止为好! 臣下我斗胆请求史官: 凡不是秦代的史书,通通烧掉。不是博士官所藏的书,天下胆敢有收藏《诗》、《书》 以及百家之言的人,都要弄到守尉那里一齐烧掉。如有胆敢私下讲《诗》说《书》 的,就要判其死罪; 有称颂古道而说当今之不是的人就要灭其族。如果官吏知道这类事情而不去办那些人的罪,该官吏就和犯罪的人同罪。此令下达三十日内不烧书者,就对其处以墨刑,并罚他白日守寇夜里筑城。所有不该烧的书就是: 医药、卜筮、种树一类书籍。如果有人想学法令,就去拜官吏为老师。” 秦始皇赞同李斯的主张。
        
        【鉴赏】 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了奴隶制下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套制度使全国集权于中央,中央集权于皇帝,使分散的、个体的小农经济国家发挥整体力量,抗拒自然灾害,发展社会生产。加上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国统一的文化与经济纽带。这成为 “越二千年而弗能改” 的体制,使中国古代社会受益无穷。但他反对淳于越站在儒家“法先王” 的立场要求恢复分封制,主张 “焚书坑儒”,则是愚蠢之极的举措。
        李斯在本文中从法家 “法后王” 的进化论的角度,指出古今形势不同,治道应该不一,这是对的。当时确有人以古非今,但李斯将危险性看得很重,从而借题发挥,主张禁止法家以外的一切私学,提出 “请史官非 《秦纪》 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在李斯看来,一纸令下,三十天之内即可烧尽《秦纪》 以外的史书和 《诗》、《书》、百家之书,加上以吏为师的政策,即可使社会舆论一律。不料秦始皇 “焚书” 之后,牵延坑儒四百六十人之多,使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空前大浩劫。
        本文叙事清楚,各家的观点针锋相对,十分明确,说理透彻,给人以明晰之感。

(0)

相关推荐

  • 【悦读】由“焚书”到“读书”,是不断的觉醒与超越

    原题:由"焚书"到"读书" | 方略 为什么而学习,如何学习,这是学习的首要问题,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在学习旅途中不断探询的问题.中国人在学习的道路上走过的,是一 ...

  • 秦始皇焚书坑儒辩考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秦始皇焚书坑儒辩考 文/毛天哲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治思想文化而采取的两项重大措施,历代学者对其褒贬不一,大多数学者持贬 ...

  • 秦始皇本纪 | 始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秦始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人.他开启了两千年的帝制.他的经历分为三段,一段是13岁以前,未继位以前.一段是从继位为秦王到平天下称始皇帝,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称始皇帝后,到在巡游天下的途中 ...

  • 从秦始皇焚书到朱元璋定八股,目的是一样的,为何就秦始皇被骂?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依秦律,谋士为皇帝顾问,可参与国策制定)淳于越和丞相李斯因分封制和郡县制起了争执. 在这次争执中,秦始皇支持了李斯,并按照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这次引发严重后果 ...

  • 秦始皇颁发焚书令,开愚民之先河,一次失败的思想统一运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宴会上,七十位博士共同向秦始皇敬酒祝寿,场面非常浩大,秦始皇也是心花怒放.仆射周青臣趁机拍马屁,赞扬秦始皇说:"过去秦国偏处西陲,国土不过千里 ...

  •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注释与翻译

    张连科 译注 [说明与解析]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 ...

  • 史记·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在线文言文

    史记 原文: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 )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 )世主,功名俱著( )春秋,固无可言().及若季次.原宪, ...

  • 《史记·秦本纪》原文附翻译 司马迁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qu ...

  • 《笑林广记》贪吝部全文,翻译赏析

    开当 [原文] 有慕开典铺者,谋之人曰:"需本几何?"曰:"大典万金,小者亦须千计."其人大骇而去.更请一人问之,曰:"百金开一钱当亦可." ...

  • 《笑林广记》讥刺部全文,翻译赏析

    素毒 [原文] 人问:"羊肉与鹅肉.如何这般毒得紧?"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译文] 有人问:"羊肉与鹅肉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腥臊气?"另一 ...

  • 《笑林广记》世讳部全文,翻译赏析

    开路神 [原文] 金刚遇开路神,羡之曰:"你我一般长大,我怎如你着好吃好."开路神曰:"阿哥不知,我只图得些口腹耳.若论穿着,全然不济,剥去一层遮羞皮,浑身都是篾片①了. ...

  • 《笑林广记》贫窭部全文,翻译赏析

    白伺候 [原文] 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如何做人门客,早晚伺候,受此苦辛?"门神曰:"出于无奈耳."曰:"然则有饭吃否?&quo ...

  • 《笑林广记》僧道部全文,翻译赏析

    追度牒 [原文] 一乡官游寺,问和尚吃荤否.曰:"不甚吃.但逢饮酒时,略用些."曰:"然则汝又饮酒乎?"曰:"不甚吃.但逢家岳妻舅来,略陪些.&quo ...

  • 《笑林广记》腐流部全文,翻译赏析

    厮打 [原文] 教官子与县丞子厮打,教官子屡负,归而哭诉其母.母曰:"彼家终日吃肉,故恁般强健会打.你家终日吃腐,力气衰微,如何敌得他过?"教官曰:"这般我儿不要忙,等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