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式词汇对汉语有很坏影响,与佛教词汇不可同日而语|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前日看了短史记谈韩国饭馆挂“回光返照”的文章,观点大体认同。文中谈到“历史上中国有两次外来词汇涌入的大潮”,一次是中古时代佛教东来,带来的佛教词汇;另一次是近代日本发明不少承载西方近代观念的汉字词汇,这些词汇回传中国,塑造了现代汉语,但认为“这两次交流都给汉语带来了活力”,对此大司马有些不同意见。

大司马认为,佛教语汇东传,确实明显提升了汉语,佛教东传也给汉文化带来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日式蹩脚词汇回传,则增长了现代汉语的粗鄙性。

表意文字的缺点与优势

世界上大部分通行广泛的文字,都是从表意的象形文字开始,逐渐转变为半表音半表意的两栖文字,最后转变为表音文字,或者直接从象形文字变成表音文字。

比如古代两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就是表音文字-半表音半表意文字,后来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因为与遍布地中海的民族进行海上贸易,为了交流方便,发明了记录语音的字母文字。因为字母文字通过有限的字母记录语音来制造海量词汇,比象形文字方便易学,且易于在不同民族间交流,所以作为表音文字的字母文字很快风靡世界,西到西欧的英法,东到东北亚的满蒙日韩,最终都使用各式各样的字母文字。

楔形文字已经具有了表音属性

文字中表音程度的增加,与商业和交流密切相关。相应的,在商业不甚繁荣的地方,则象形文字缺乏转变为表音文字之动力,此类社会中祭司比商人要重要得多,他们垄断具有宗教神符意味的象形文字,作为权力的来源和象征,象形文字得以长期巩固。

这样的社会,因为商业原始、交流欠缺,大多数都比较初级、规模不大,比如我国彝族的古彝文、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是象形文字,非洲、美洲原始部落用象形文字的也很多。因为机缘巧合,虽用象形文字而有幸发展成大规模文明的,则只有古埃及和中国。但古埃及文字随着古埃及文明的消亡,最后记录古埃及语的文字演变为表音文字科普特字母,只有中国硕果仅存,是象形文字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大规模文明。

作为表意文字的象形文字有其优缺点。优点是图画性很强,很形象,文学功能和美学功能强大;缺点是不像两栖文字、表音文字那样抽象,因此也未能像两河、欧洲那样在文明早期即产生强大的抽象思维,故而逻辑学、哲学、科学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方面进展较缓慢。

但是,文字的特点虽然在起步时会对文明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抽象思维方面,中国文化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较缓,但汉语仍然逐渐发展完备了抽象功能,到近代已基本具备了接入西方现代概念的条件,参看今日之学术论文,即便论题再高深,也不存在汉语不能胜任的情况。

而汉字的形象性作为一大优势,发展出了唯美的诗词和书法。虽然欧洲和波斯也有杰出的诗歌,但他们在形式美上无法做到对偶这样尽善尽美——既能当诗歌吟咏又能当图画装饰的修辞形式;虽然阿拉伯也有书法,但他们的字母文字数量有限,其变化多端与汉文书法无法相比。汉字作为硕果仅存的象形文字,这种独特的优势也是全世界的财富,没有理由不予珍视。

对联不但是文化载体

在古建筑中还是一种图案装饰

游览古建筑如果不看对联就可惜了

而佛教东传和日式蹩脚词汇的西渐,对汉语特长的影响截然不同。

佛教词汇对汉语的提升

汉语作为象形文字,其构词方法是将有具体含义的单字合成词语,这些单字原本具有较强的形象性,所以这种单字合成的词语也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比如“黄昏”,即用黄昏二字渲染傍晚天色,且读音上构成“双声”(声母相同);又如“朔漠”,为“朔”(北方)、“漠”(荒漠)两字合成,合二字之意,无边无垠的北方荒漠场景自然而然地随着文字映入眼帘,且读音上构成“叠韵”(韵母相同)。在诗中灵活运用双声、叠韵,则能在形象性之外带来无上的音韵美,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王昭君的名句: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即便将来从原意引申出其他新意,与原意也多有明显关联,能够自然联想。比如“黄昏”一词用到现代汉语里,“诸神的黄昏”,则北欧诸神日薄西山,已近终结之境况,也很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汉语“黄昏”一词

可以生动地表示北欧神话的场景

当然作为一门发展数千年的语言,也会有不少例外,但利用单字的形象意义,来组成形象性较强的词汇,始终是主流构词方式。

佛教传入之时,中亚胡僧与印度僧人,以东行传法的高度使命感,努力研究汉语特质,尽力将汉语没有的佛经概念译成妥帖的汉语词汇,在尽量不破坏汉语独特构词法的情况下,带来了大量漂亮的新词,汉人高僧这方面更不用说,外域高僧鸠摩罗什、真谛、不空,汉人高僧玄奘等,均是数百年译经运动中的杰出代表。

佛教语汇的大量传入和新造,确实是极大的提升了汉语的活力。可以举几个例子,如“法云”,即用法、云二字原意,表佛法如云笼罩一切之意;又如“无遮”,即无、遮二字原意,表佛法广大、无所遮隔之意;再如“慧日”,即用慧、日二字原意,表佛之智慧如日光普照众生。

这些词,虽然是此前汉语没有的新词,承载汉语中没有的新概念,但都很形象,与传统汉语无缝拼接,成为既有生命力又有美感的高级词汇。用这些词来实现汉语最高级的形式美——诗词和对联,可以毫无滞涩。如云南剑川石窟剖腹观音联:

法云广荫无遮会

慧日高悬有相天

用这些高级的佛教语汇作成一副对联,完全没有违和之感,就是因为译经家在制造佛教语汇时注重汉语本来的特点之故,而这些译经家也着实成为中印文化交流中不朽的文明使者。在这些高级新来词之外,少数音译词如刹那、菩提、摩诃等,经过长久的沉淀,因为数量不多,在汉语里也能逐渐扎下根来。

鸠摩罗什等域外僧人

对华夏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此外,佛教僧人配乐念经的梵呗也令汉地诗人开始注重汉语的声调,从曹植鱼山闻梵呗,规整汉语声调开始,经南朝齐梁“永明体”对音韵“四声八病”等方面的探索,到唐代终于催生出了近体诗。不仅是文学领域,可以说,没有佛教及其挟带的多种域外文明的传入,就没有唐宋文化的辉煌。

日式蹩脚词汇对汉语的损害

然而,近代日式蹩脚词汇的传入,则与佛教语汇的传入截然不同。

日本虽然吸收了大量的汉字,但经过千年的分化,他们在许多汉字的用法上与中国有别,加上急于承载新概念,不少新词语都是生吞活剥而来,所以他们制造的许多词语,从汉语的构词法来看是毫无道理的。

这些蹩脚词汇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音译。组成词汇的两个字之间全无联系,每个字与其本意也全无联系,不过鉴于有些域外概念实在难以意译,音译词有时难以避免,只要不滥用,导致在语言中占太大份额倒是关系不大。今天的一些音译词如克隆、拷贝、比基尼其实完全可以意译,这种情况下不应推荐音译。

二是生造。比如日本人造的“民族”一词,如果按汉语的字面意义,“民”就是万民,“族”如果用如动词则是灭族之意,“民族”按字面意义组合就是“万民皆族”,把老百姓全部灭族,其实汉语里原有“族类”一词可承载“民族”的概念,没有必要使用此类生吞活剥的造词。

三是曲解。如汉语之“经济”,原为其字面意思组合的“经世济民”之意,是包含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概念,但日本人将其内涵缩小至仅有财务一个方面。近代中国人对此类词汇不加选择地使用,结果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增加了诸多理解成本。

此类词汇,割裂汉语固有的构词方式,增加了大量理解成本,要不是从小教小孩死记硬背的话,其实不易像传统的汉语构词法那样,通过望文生义来快速而便捷地理解。如果有志减少语言的理解成本,此类现象没什么好赞许之处。

日式蹩脚词汇的传入只是一个开头,此后的现代汉语以此为生发基调,向粗鄙方向的演化一发不可收拾,与形式美渐行渐远,诗词语汇因而难以获得更新,逐渐走向消亡,汉语在形象性和美感方面的优势也荡然无存或者至少折损大半,可以说是挥刀自宫了。

对此大司马可以举几个例子。虽然现代汉语新造的词汇总体上很不理想,不过也有少数例外。比如“飞机”,就是一个很没有道理的词,为什么,“机”的本意是弓弩或机械上的扳机,那真正的飞机像是在空中飞的扳机吗?明显不像嘛。相对之下“飞船”这个词汇显然比“飞机”更为形象。

飞机怎么看也不像扳机而像船

以下再列几组词,表达同样或近似的事物,但前一个比后一个形象性强很多:摩丝-啫喱,空港-机场,脚踏车-自行车,格物-科学,激光-镭射,香波-洗发水,胶片-菲林。

可以从中间挑些词写首诗词看看。大司马本来想自己写一首,但不写太久手太生,一时竟写不出,所以请师弟冰砚口占了一首。此诗因为是匆忙写就,从诗的角度看不是好诗,但是大家可以看看字面是否违和,其中标粗的字是形象性较强的新词汇:

暂许劳生缓倦疲,长途到此换缁衣。

飞船空港征尘尽,解辔温泉旅梦迟。

检点未容遗污点,摩丝犹为护青丝。

香波留馥聊安枕,辗转明朝又路岐。

如果我们换成意思相同但形象性不强的新词汇,该诗则会变成:

暂许劳生缓倦疲,长途到此换缁衣。

飞机机场征尘尽,解辔温泉旅梦迟。

检点未容遗污点,啫喱犹为护青丝。

洗液留馥聊安枕,辗转明朝又路岐。

当然,如果手段够高超,任何现代事物也都可以用诗词雅驯而完善地写出来。诗如无以为名兄的《香烟》:

殉火成灰杂劫尘,一支长仅寸余身。

每期焚草耽焦味,偶借浮云定乱神。

卷纸惟藏心里话,吐圈偏套眼前人。 

欲离难舍何时了,不戒终因本性真。

词如津门寇梦碧先生的《高阳台·激光歌舞会》,大家可以细品:

凤舞霞飞,莺歌云驻,曼声新谱霓裳。别样温黁,千虹交映瑶妆。神妃乍闪惊鸿影,漾灯漪、离合阴阳。镇销凝,万幻璿波,一瞥娭光。

今宵梦入华鬘界,散诸天花雨,香雾迷茫。世相纷纭,也应弹指沧桑。看朱成碧才经眼,又匆匆、转绿回黄。怎禁他,屏上春风,镜里秋霜。

现代汉语的发展,当然受到其时代的影响,一些缺点或者也有难以避免之处,鉴于今日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推倒重来成本既高也不必要,但如何看待这些缺点,则应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进行专业主义的看待。

一种语言文字,最基础的功能自然是满足交流的需要,但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满足优美和雅致的高端需要。这二者并不矛盾,其实形象性强的雅驯词汇,比形象性弱的粗鄙词汇,在表意方面更能节省理解成本。

(0)

相关推荐

  • 罗素,汉字的三个缺点?

    罗素认为汉字的三个缺点,都是对汉字的误解. 汉字单字字义很多,但由单个汉字组成的词和词组可以准确表达意思,不会发生歧义.比如,基因这个词,既是一个音译词,也是一个可以拆分为基和因两个汉字.无论是基或者 ...

  •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狮山记忆--讲座复盘 往期精选307:2020/11/13 11月1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冠明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并带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语言和文学为例&quo ...

  • 2021国能秋招考试笔试练习题(13)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51-55题: 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语言以轻松活泼.幽默风趣.戏谑调 ...

  • 书讯 | 赵家栋著《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出版

    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 赵家栋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年12月 " 什么是"佛教名物术语词"? 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法西来之后,佛教逐渐为中土所接纳并传播,在这一接纳 ...

  • 日式汉语无处不在

    对于国家的落后,大清归结于文化,日本则归结于制度,遂进行明治维新,直接拥抱西方文明.至此之后,风气日开,地灵日辟,国家日新月异,跻身列强而狼顾左右. 维新之前,受<瀛寰志略><海国图 ...

  • 美食精选:金蒜虎皮青椒、日式照烧鸡腿饭、外婆红烧肉的做法

    金蒜虎皮青椒 1.青椒去蒂洗净沥干水份备用;2.锅烧热,直接下青椒干煸;3.煸至青椒变成深色并起黄色的皮时即可捞出;4.热油爆香蒜末至变黄;5.下入青椒一块儿炒;6.加入盐,起锅前淋入少许醋. ​​​ ...

  • 吃货美食:沙茶羊肉、日式冰镇芦笋、干煸手撕羊肉的做法

    沙茶羊肉 1.羊肉切大片,用料酒和水淀粉抓一下,小红椒切圈,荷兰豆切好:2.热锅凉油,把腌好肉片滑炒断生出锅备用:3.锅清洗干净,放油,爆香蒜片和小红椒圈:4.放荷兰豆炒香,然后下滑好的羊肉片:5.放 ...

  • 吃货美食:芝麻桂花糖年糕、炒鸡酱、日式山药鸡蛋拌米饭的做法

    芝麻桂花糖年糕 1.水磨年糕洗净切片,热锅,倒入1汤勺冷油,将年糕片倒入锅中翻炒几下. 2.加入1汤勺桂花和半汤勺白糖. 3.继续翻炒,使年糕片均匀裹上糖桂花. 4.倒入约半杯水,水与年糕片齐平,盖上 ...

  • 吃货美食:日式柠檬烤三文鱼、粉蒸肉、草菇炒塌菜的做法

    日式柠檬烤三文鱼 1.三文鱼洗净用厨房纸擦干切块,柠檬切片:2.将所有的调料放到大碗里拌匀:3.将三文鱼块放入调料里,摆上柠檬片,放入冰箱冷藏过夜:4.取出三文鱼擦干,放入380F的烤箱烤8分钟翻面在 ...

  • 二手房186大平层原木风格设计方案,加点日式的感觉看看怎么样?

    本案为旧房改造方案 小高层,家具大部分是使用现在住房的老家具 老家具纯实木,样子一般,放置了几年,环保系数高 先看下原始户型图 原始结构图 由于户型乃是20年前的大平层,整体户型结构一般,承重墙特别多 ...

  • 日式庭院,京都庭院绘编集

    日本庭园的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飞鸟时代,那时人们憧憬蓬莱仙岛,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以水为主的池泉庭园的建造,借自然之景,造人文之意. 01 妙心寺退藏院 狩野元信 京都 妙心寺是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大本山,以桂 ...

  • 89㎡日式风格,拥有图书馆氛围,北欧+日式范儿的自在栖居

    入户打造高颜值收纳玄关,通过一个转角的设计既能避免入户直面客厅同时也能增加一定的收纳空间,原木质设计利用百叶窗栅栏组合更有质感. 客厅白色的墙面悬挂一台电视,留白色设计带来更多可能,原木式的电视常规既 ...

  • 89㎡出租屋“变身”日式极简美宅,无主灯+藤编原木,玩出新花样

    房屋类型:旧房局改 楼盘名称:南城都汇 楼盘户型:2室1厅1卫 改造面积:89m² 装修风格:日式极简 背景介绍 这套89㎡的二手房于2013年装修,因原业主买下它后没有自住,而是一直用来出租,所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