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九) 无言的结局
相关推荐
-
200篇:安史之乱被平定,为啥还有藩镇割据?
本文合计5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0篇 安史之乱被平定,为啥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77 暗潮涌动
NO.177 人的预期和现实,往往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我当初进入股市本以为可以给我带来大量的财富,没想到现实却是带走了我大量的财富一样. 公元763年的唐朝皇帝李豫就有这样的感受. 他本以为在安史之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十五)太子登基,新皇帝诞生
马嵬坡之变后一个月,公元756年七月十五日,唐帝国皇帝李隆基发布了一篇<告全国人民书>: 我唐受命百有十载,德泽浸于荒裔,声教被于殊邻,绍三代之统绪,综百王之礼乐. -- 永王璘.盛王琦.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十二)马嵬坡的决裂
聚集了西北军几乎所有机动兵力的唐军精锐部队,出人意料的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灵宝之战中全军覆灭,连带潼关也跟着失守.当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城大明宫中的时候,皇帝处于极度的震惊之中,无法置信.以至于他接连问了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 (十)哥舒翰含泪出征
公元756年六月四日,在皇帝的一再催促下,主帅哥舒翰终于率领驻扎在潼关的主力部队,离开潼关,向洛阳方向进发,于六月七日抵达灵宝西原,并与燕军崔乾佑部遭遇.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继南线战场的滍水之战.河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六) 敌人只有几百米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还在内讧
从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史思明被陕郡的唐军和河阳的李光弼部牢牢锁死在洛阳,到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十一月,怀州失陷,黄河北岸的西大门被打开,史思明面临严重的后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五) 坐困洛阳的史思明
邺城之战前,帝国轰轰烈烈的整出来了九大节度使,随着邺城惨败,帝国的座次就需要重新排一排了.九大节度使中,有人死去,如战死的李嗣业,病死的鲁炅,也有人丢了自己的家底,如崔光远和季广琛,这些人的退走,自然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四) 为什么说藩镇割据是必然出现的历史阶段
如果有人突然问大家,藩镇割据到底是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这还用问吗,藩镇割据谁不知道,历史教科书都浓重介绍过,作为中国人只怕没几个人没听过这个名词.接下来的第二反应,多半是,咦?藩镇割据到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二) 真在的决战,千年前的货币战争(下)
上一节说到了玄宗皇帝末期,曾授权杨国忠主导过一次货币改革,而杨国忠的这一次货币改革主要有两个思路: 第一个是驱逐市面上的假钱,直接从库存中拿出3个亿,以一定比例允许民间拿手中的"恶钱&quo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 大哥是怎样炼成的
邺城(相州)之战以燕军全胜,唐军惨败而告终,唐军欲快速消灭燕帝国的企图,至此彻底落空,唐帝国和燕帝国不得不延续长期对峙的局面. 从唐军收复两京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安禄山死亡,安庆绪即位后开始,燕帝国就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三十四) 崩溃的帝国靠什么来维持生存
安史乱起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多来,帝国失去了大片富庶的土地,损失了大批精锐的部队.为了平定叛乱,帝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组织了庞大的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也只是勉强收复了两京,离叛军的老巢还有遥远的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