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懂这12句话的人,命运越来越好,福报越来越多!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全书共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并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袁了凡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就能求财得财,求子得子,万事如意。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书中的谆谆教诲,对于生活在浮躁喧嚣当下的我们,意义尤为明显。

- 1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译文:一切的福田,都在于方寸之间,从心中去寻找,没有什么不感通的。追求在我,不单单能够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荣华富贵。道德和富贵都能得到,这才是孟子说的“是求有益于得也”。

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驰求,那么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凭命运,道德与富贵都会失去,所以没有一定益处。

感悟:《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是儒家对于物质追求的看法。孟子所说的求,一定是先追求道德仁义,但在追求道德仁义的同时,富贵也会随之而来。

因此,《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庸》里面说:“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只要拥有了道德,富贵便会不请自来。这句话读懂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这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2 -

改命的开始:反省自己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译文: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揣测一下能不能中科举?能不能生子?我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中科举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福气很薄,又不能积累功德来培养后福,而且很没有耐心,不能容纳别人。我时常用自己的才智来欺压别人,直心直行,说话很随意,说了很多错话。像我这样福气浅薄之人,怎么会中科举呢?

感悟: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富贵要从心而觅,这就需要反省。能够反省,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命运就无从改起。曾子为什么要每日三省呢?就是怕自己有过错。所以,反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单单是改命的开始。

世界上有两种值得称赞的人,一种是不犯过失的人,但这种人几乎没有,谁能说一辈子不犯错误呢?还有一种,就是有了过错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 3 -

做人不要太清高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意思是说:土地污秽的地方才会有生物,水流清澈的地方常常没有鱼虾。我清洁过度,这是我不应该有孩子的第一条原因。

感悟:凡是污秽的地方,往往多生物。《菜根谭》:“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日。”粪虫可谓是最脏的了,但可以生出蝉这种具有情操的昆虫,而腐烂的草也不干净,但却能生出带有点点亮光的萤火虫来。

所以,往往污秽之处,都生有大量的生物。相反,凡是干净的地方,生物就很难生长。水很干净,鱼虾就会灭绝,这是自然规律。这里的“洁”更多的是指为人。

什么样的人太洁呢?清高的人。比如《红楼梦》中的妙语,就是一个清高的人。人不可太清高,太清高就会缺少朋友,与人无法相处,变得孤寡。

《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廉官多无后,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袁了凡为什么不能容人呢?根本原因就是太洁了,太清了,所以不能有容人的胸襟。

- 4 -

心胸宽阔,就是财富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这人世间拥有千金财富的,必定是千金人物;拥有百金家产的,必然是百金人物;应当饿死的人,必然是饿死的人物;上天只不过是根据人的材质而定,何曾加了自己的意思在里面?

感悟:古代圣贤范蠡,三次都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位,又三次散尽家产,三聚三散,传为美谈。拥有财富的时候,范蠡没有兴奋,散尽家产的时候,范蠡也没有沮丧,可以说他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是宰相的度量特别大。宰相是富贵至极的人物,若心胸小了,他如何能装这些富贵?

- 5 -

效法天道,趋吉避凶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周易》为君子谋划,趋向吉祥避开凶险。如果天命是一成不变的,那吉祥怎么可能趋向,凶险又如何避开呢?《易经》开篇就说,积累善业的家庭,必然有余下的吉祥,你信得及吗?

感悟:言行举止符合天道,符合规律,方能趋吉避凶。云谷禅师跟袁了凡说这句话,意思是命运可以改,否则《周易》绝不会说这句话。天命不是一定的,天命是按照天道的运行规律而变化的。

对于人来说,必须要效法天道,根据天道运行规律而变化,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才能趋吉避凶。

- 6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即使是命中应该荣华显贵,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头;即使是命中应该万事顺利,也要常常存不顺的念头;即使是现在是衣食无忧,也要常常存在贫困的念头;即使是人们都敬爱你,也要常常存在恐惧的念头;即使是家中德望很高,也要常常存在卑微的念头;即使是你学问非常优秀,也要常常存在浅显不堪的念头。

感悟:即使命中很好,也应当做不好想。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历史上富贵至极的无过于帝王之家,凡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数都是穷奢极欲,夏桀、商纣等等,哪一个不是?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体质很好,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古人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努力行善,能够一心行善,福德才会绵远,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 7 -

因循度日,枉对一生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人哪,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的过错,天天努力去改,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就是一天安于现状,一天没有错误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世上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观察他们德业都没有进步广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因循”这两个字,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感悟:历史上,很多人小时候被誉为“神童”,但长大了却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进步,原因就是“因循”两个字。反倒是一些普通人,没有什么天赋,但通过勤学苦练,相信勤能补拙,最后学有所成,成了一代伟人。

不管做任何事情,抱定一门心思,一辈子用功,不管天赋如何,很少有不成功的。譬如打井一样,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打,不挪动地方,不见水誓不罢休,一辈子去用功,一定出水。

但是,如果是这个地方挖了几米没出水,换个地方再打,那个地方挖了几米没出水,换个地方再打,那一辈子都在换地方,到头来一口井都不可能出水。

改造命运也是如此,天天都在改错,天天都在反省,天天都在努力,那这个命运就一定能改,如果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就要做命运的奴隶了。

- 8 -

知耻知辱,活得从容

“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意思是说:知道耻辱对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不丧失耻辱之心,这就可称之为圣贤之人了,如果丧失掉了耻辱心,那就和禽兽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改过的关键点。

感悟:人不知道耻辱了,没有羞愧心了,这恰恰是世上最为羞耻的事情,也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了凡先生用孟子的话做了一个总结,并加以阐发,以此告诉儿子天启:

耻辱心对人来实在太重要了,你不丧失耻辱心,最终能成圣贤,如果一旦丧失了,那就沦为禽兽了,这是改错关键中的关键,要点中的要点,万万不能忘记。

- 9 -

不当活死人,活出勇猛心

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人啊,要发勇猛心。人们不肯改过,多半是因为因循守旧,不肯向前;我们要鼓舞振作起来,不要迟疑,不要等待。对于小的过恶,要如同肉中有芒刺一般,立刻剔除;对于大的过恶,要想毒蛇咬自己的手指一样,要快速斩断,没有丝毫的停滞,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风雷之所以叫益的原因。

感悟: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有成就的人,他们原只是普通人,但因为肯于坚持,有着一颗无法撼动的勇猛心,最终成就他们的伟人梦想。

曾国藩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吸烟,三十岁之后立志戒烟,从此之后便永不再吸,如果没有勇猛心,面对清末如此动乱的境况,曾国藩凭什么一枝独秀?

了凡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儿,了凡知道勇猛心的好处,所以力劝儿子,必须要把勇猛心生发出来,这样改过才可能成功。

- 10 -

别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意思是说:如果听到别人毁谤我就大发雷霆,那就如同春蚕吐丝成茧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感悟:对于生气,网络上给出的解释是: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要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都是因为迁怒他人。

中国有无数的圣贤经典,但从没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评别人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没有自以为是和怨天尤人的学问。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反求自身,这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古人的做法。

对于一个反求自身的人来说,外界的毁谤虽然很多,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历练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东西,他不但不会生气,不会抱怨,反而会生出感恩心,因为正是这种毁谤为他提供了历事练心的地方,他又怎么会生气呢?

- 11 -

从心改过的人,方是人中丈夫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译文:什么叫从心改正过错呢?过错虽然千端万绪,但归纳起来都是一心造作。如果我的内心不妄动,过错又如何产生呢?

感悟:从心改过,也是最难达到的改过境界。过错,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所犯的过错也不同,但归根到底,总不出心性二字。

一切过错,都是邪念,即是邪念,则必然从心而起。如果心念不动,邪念就不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

从心改过,是改过方法中最根本最直捷最圆满的方法,是最高的境界,能够从心改过的人,真称得上是人中丈夫。

- 12 -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掩盖别人,不要以自己的善事来彰显他人的不足,不要以自己的才华与技能来困扰他人。收敛自己的才华与智慧,虚怀若谷;看到别人的过失,帮着包容掩盖。

一来,可以让他自己反省修改过错,一来可以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见到他人稍微有些长处可取,善事可标,就要向他们学习,并要要交口称赞,广为他人传播。

感悟:内敛是一种德行,炫耀是败德,败德则损福。从事上讲,内敛的人,受人尊敬,让人觉得有涵养;炫耀容易与人结怨,为人们所忌。

所以,中国有“人不外露”的美德,没有“炫耀自夸”的学问。看到别人有过失了,有错误了,帮着掩盖起来,给人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好事!

(0)

相关推荐

  • ​《了凡四训》15句精华

    ​<了凡四训>15句精华 作者袁黄,明朝思想家,教育家. 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三.天难谌,命靡常. ...

  • 《了凡八点》

    ​<了凡八点>中医普及学堂总结<了凡四训>八点精义 一个宗旨: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进步二要: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 一 ...

  • 致2021年:永言配命,福禄多寿,人间三千事,上天已注定

    转眼忽而庚子去,明朝瑞雪降人间.不知三千俗尘事,惟愿君见水流东. 2020年已然过去,2021年不期而至.在这个时光更替的岁月里,我想祝福你,祝福所有人.因为走过寒冬的人,都将是人生的赢家. 想起20 ...

  • 读懂这十句话的人,都是高人

    一.人生在世,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 二.很多事情,无需争辩,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保持内心的平静,做你该做的事情,无言也是一种境界. 三.有智慧的人,从来不活 ...

  • 当你真正读懂这3句话,胜读10年书

    有些话,我们以为我们读懂了. 可每多一次经历,再去读时,又有不同的理解. 同样的一句话,会随着阅历的改变,而会有不同的理解. 你现在认为是正确的,到了将来某个时候,你又会有新的看法. 以下这几句话,当 ...

  • 鬼谷子:读懂这6句话,你的城府和心机将变得深不可测

    没有心机的人混社会容易吃亏,而<鬼谷子>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权谋心计的启蒙书.作者鬼谷子更被称为"谋圣". 鬼谷子身份神秘,隐居深山,却洞察人性,有通天彻地之能,更精通百家 ...

  • 读十年书不如读懂这十句话,都是人生哲理精...

    读十年书不如读懂这十句话,都是人生哲理精髓.特搜集欣赏学习珍藏

  • 人再老实,读懂这3句话,就不会轻易吃亏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其实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实本分,都很容易受人欺负. 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 我们先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些道理,随着岁月的变迁越发绽放出智慧 ...

  • UC头条:读懂这 7 句话, 你可以更聪明地生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真理简单而明显,但总有人视而不见.罗伯特·格林(RobertGreene)擅于向我们展示世 ...

  • 读懂这 7 句话,你可以更聪明地生活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真理简单而明显,但总有人视而不见.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擅于向我们展示 ...

  • 领导谋略:读懂这三句话,你才会是那一个能笑到最后的人!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在失败之后并没有认识到其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管仲对这一点认识很深刻,他后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国宰相,跟其能够认真总结早年 ...

  • 人为什么被分为三六九等⁉️读懂这36句话...

    人为什么被分为三六九等⁉️ 读懂这36句话就明白了-- 我们这一辈子呀, 就是个拔河的过程 与认知.思维.行为.情绪拔河! 你拔得过它们, 就能脱颖而出, 你拔不过它们, 就只能被它们摁在地上摩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