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狗、遛狗的人】

文/守望 图/来自于网络



狗、遛狗的人
◎守望
一直以来,对狗还是颇为亲近的。但近两年,随着宠物狗的泛滥,有些抵触反感了。
在我的心中,有一只大白狗。它有矫健的身形,通体的雪白、耳朵耷拉在脸上,看人的眼光警惕而又温和,主人的一个眼神和动作它都能意会。
自小,父母就给我讲记忆中早已模糊的大白狗。说它是如何的听话、通人性,看家时是一把好手,劳动时有一份乐趣,从来不给家里人惹是生非,总像家里的一份子,游走于家里的角角落落,不分亲疏远近,和每一个家人保持亲近。可惜我年龄太小,对它的记忆太少了。

后来,舅舅给了“花花”,伴着我的记忆成长了两年。“花花”属于老家人讲的“板凳狗”类型,是一头小狮子狗。在当年的农村,比起那些凶巴巴的看家狗,“花花”算是村子里的明星了。它一身白色略带卷曲的毛发,中间夹杂着浅黄色的花毛斑,乍一看就会让人喜欢。面部长的憨态可掬,扁平宽大的嘴巴、两颗小黑豆一样的鼻孔湿润的镶嵌在塌塌的小鼻子下面;一双圆滚滚、滴溜溜转个不停的小眼珠陷在椭圆状的眼窝里,闪着机灵、敏锐的光芒;一双不大不小的耳朵,柔顺的遮掩在耳孔两侧。看见主人时,鲜红稚嫩的小舌头吐个不停。看着它,怎能会不喜欢呢?
每次家里人外出,它总是摇尾跟送一程,再站在门口定定的目送一程,直到你回头招手示意它回去,它才会恋恋的、摇着短短翘翘的尾巴回家去。但“花花”的命运却是悲惨的。突然有一天不见了,有人说偷狗的人捉了去。再后来,闲言碎语里,它竟是被村里的浑小子偷偷捉走了,……,直到XX后院里多了一滩血迹、一些乱乱的白色的狗毛,……不忍的想下去了。

再看看当下的狗和遛狗的人。
当下的狗,只是在城市大街上见到。反倒是村落中很少碰见了。想想也是。多数农村现在都盖起了楼房,漆红的大铁门一扇一扇的耸立在街道两旁,多数是紧紧关闭着的。那一扇扇大门挡住了路人的视线,阻隔了邻里的心。再没有早些年的简陋门厅院落了,邻里们客串的也少了,看家狗自然也多余了吧!
城市里的狗,自然无了狗趣、狗味。要么是那些小丁丁、小咪咪系列,过于腻味。要么是膘肥体壮、一身长毛,走过来摇摇摆摆,早已不像狗了,倒像是绵羊了。这样的狗,让城市里奔波于工作生活的人去喜欢它的什么呢?那些遛狗的人自然不知了。
写遛狗的人时,又想写养狗的人,两个很相似,但味道却不一样,还是定位遛狗的人吧。
这两天特别想写点这个,两三年前,不是很确定的时间了,偶尔路过一条街,里面尽是花鸟虫鱼之类,期间也夹杂着一两处所谓的宠物店,因为吵杂的狗叫,破坏了花鸟的氛围,稍留意了一下,竟是大小不一的各式狗在笼子里串来串去,当然也有温顺的。很是诧异,城市的角落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一群宠儿。自然联想起了偶尔看到的寻宠启事,联想到遛狗的人。

一段时间里,有时间便出去动一动,多是快走,每次总是能碰见遛狗的,有时被一些狗吓上一跳,虽是故作镇定,但总是怕它冲你不礼貌一下。稍作梳理,大概有三种人、三类狗。一种是时尚的青年人,遛着体貌一般看似凶悍的狗;一种是富态的中年人,有单独,也有夫妇二人的,遛着大小不一的狗,总是大的居多一些;还有一类是独自的老年人,多是一些小甜甜之类的跑在身边。这种现象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多,无端压缩了人们自由的生活空间,终究城市里养狗还是不雅的。
前些日子,读一本精美散文集,当然也是确需打发时间时的调味品了。读过一篇杨绛先生写的关于狗的散文,是干校六记中的《“小趋”记情》一篇。其中写到了与一条小狗的一些瓜葛,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压抑气氛下,干校生活的人们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心态,文中的“小趋”倒是异常亲切,给干校学员一些欢愉和希望。再看当下的这些狗,真不知是什么了。

我在想,狗这东西,也着实招人喜欢,为什么遛的不是猫、兔、猪羊之类呢。想想,也只能想到狗对主人的忠诚一面了。狗是忠诚的,那谁又是叛逆的呢?青年人遛狗,遛的什么呢,是感觉、空虚,还是伤感;中年人遛的是冷漠、无奈,还是信仰缺失;老年人遛的是孤独、寂寞,还是如同子女。再深层次地想想,这不是一种社会病吗?在这个诚信缺失、人情冷漠、精神匮乏的社会,遛狗也许不失为一种选择吧。总比酒肉池林、莺歌燕舞、靡靡之音好一些,不至于把好好的人也给颓废了。
遛狗的人越来越多,总不是一种好趋势。虽大多都是温顺之狗,但总是拉大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也会使狗逐渐改了天性,无形中增添了社会的冷漠感。那种,狗便是看门防贼,人就是相互帮衬的日子还是自然舒适一些。

本文配图来自于网络
守望简介

【作者】:守望,陕西省三原县人,1979年9月出生,2003年6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特招入伍,历任95739部队机械师、指导员、宣传保卫股股长、司令部协理员,业余文学爱好者。

此公众号致力打造一个文学爱好者平台,让你的文章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现面向社会各层征稿:
《三秦文学》公众号投稿须知:
1、原创且首发: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短篇小说、微小说、连载小说、书法作品、摄影作品、诗歌(古体、现代)、美食分享。
2、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3、本平台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本平台主编邮箱:406073222@qq.com
4、投稿作者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提高文章阅读量。
5、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每周五发放。
6、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7、本平台文学顾问:白忠德教授,编辑:守望。若有其他问题,请与主编鱼儿姐姐联系,微信号:xiaoxiaoyu20040423。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祝您 2017 丁酉鸡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