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须“天赋异禀”?《道德经》十五章,老子给普通人指了条明路
相关推荐
-
有深度,有涵养,到底是什么样子?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有深度,有涵养",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成熟.睿智.有礼貌,并且让人感觉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道经·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苏辙:粗尽而微,微极而妙,妙极而玄,玄则无所不通,而深不可识矣. 原成: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弱玄达,深不可志. 原成:微妙,言行为隐匿.玄通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十五章
道经·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吴澄: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不通其妙也,微而不显,其通也,玄而难辨,渊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测,其中深不可测,故强为 ...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道德经》笔记
十五 通行本: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
-
微妙玄通 孰能浊以止 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动之徐生 故能蔽 不新成 道德经 第15章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 ...
-
学道须“天赋异禀”?《道德经》这一章,老子给普通人指了条明路
大家好,上篇文章,我抛出了一个观点:<道德经>八十一章,就是破八十一个(虚数)大妄念. 所谓"妄念",就是使你脱离当下的一切念头.一旦离开"当下", ...
-
209.第四十五章 老子是在教导我们不追求完美吗?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来听听老子老先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今天我们来到了第四十五章的讲解. 时光过的非常快,从我去年开始讲到现在,已经讲了 ...
-
《道德经》第十五章:为道谦恭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 ...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名“大”的含义——表明道的规律,王需依此规律而为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由来——自然而然,道之名的由来——表明道的规律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
《道德经》二十五章揭示:道一定是先天的,这是道家的根本
道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早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尧舜时代的许由.商初的伊尹.周初的姜子牙等人,都是中国上古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春秋末期的老子,是中国道家智慧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所写的 ...
-
物壮则老乃自然规律,何为不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 ...
-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夫唯道,善货且成。 道隐无名,强字之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公刘版> 上卷 第一篇.道者,万物之奥 第二章 夫唯道,善货且成. 道隐无名,强字之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 ...
-
学道入门 | 关于道家“打坐”的五十五个问题【一点资讯】
一.一般问题 1.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有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的理论.静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