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白玉石龟与原始萨满教

(0)

相关推荐

  • 内蒙古人必须知道的草原民俗——蒙古包与敖包

    内蒙古人必须知道的草原民俗--蒙古包与敖包                       新月 蒙古包--穹庐毡帐岁月长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特有的建筑文化,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成为具有符号意义 ...

  • 萨满文化对东北地区家具的影响

    东北地区处在中国的最北方,自然环境恶劣,先民们在与自然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而生存的压力又驱使他们不得不依靠自然,于是便将自然界想象为神明的力量,发展出独特的满族萨满文化. 在<满洲西林觉罗 ...

  • 远古神话人物之太阳神讨论篇

    先听一曲高山流水,抽空掉心中燥气与杂念欲望. <专业学术文章比较沉闷,阅读前做好心理准备> 简单直接一点的看.头上长角.眼睛突出.奇特的嘴.此乃红山太阳神的特征,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的含 ...

  • 红山玉器中的法器

    红山文化的斜口筒形玉器,造型为横剖面椭圆的筒形,上端较粗,呈外敞的斜口,边缘磨薄如钝刃,下端略细,呈平口.高度在10-20厘米之间,上端长径约在8-10厘米上下,下端长径约在6-8厘米上下,壁厚在0. ...

  • 看见文物 | 红山文化玉人,见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发展阶段,玉器是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至明清,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玉器发挥了延续文明血脉.凝聚民族共识等重要作用,成为 ...

  • 第四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源头之一兴隆洼文化遗址

    兴隆洼遗址文化(见图1.2)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兴隆洼文化以大型聚落建筑.最早使用玉器.居室墓出现以及独特的陶器等为特征.它是中国北方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距今约8000年 ...

  • 第七百一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杯

    内容摘要:红山文化先民采用实心钻孔工艺掏出杯堂,留有痕迹如同花朵,具有艺术效果. X (来源:2009.9.9主流网-长春日报) 另,台湾来内陆展出的1300多件红山文化器物里,也有这样的玉杯(见下图 ...

  • 第七百四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一)

    X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红山文化玉器始终被一些人错误的认为,是在没有任何专门的设备和工具条件下,完全靠手工制作出来的.并因此相信,制作一件玉器需 ...

  • 第八百二十五篇  红山文化无底筒形陶器初步研究

    X 图1 图2 赤峰市博物馆藏彩绘猪首罐.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属于 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和祭祀遗存,在这些遗址中,有一类器物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筒形陶器.这类陶 ...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五百二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包浆

    X 包浆,说到底就是古玩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氧化膜.它像一层无形的有机玻璃,完整无缺地覆盖在古玩表面,光润.圆滑.反光不触目.若能看懂包浆,对鉴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玉器的包浆,特别的润和,其光泽与和田籽 ...

  • 第七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动物形和人形玉器研究(二)

    X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续) 三.红山文化动物形和人形玉器的文化背景 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因为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 ...

  • 第七百四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二)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续) 无论青铜还是红铜,以此制作成薄片壮切割工具较之以质材料制作相对要容易些.可将溶点较低的铜液化后的铜水浇铸在事先做成的 ...

  • 第六百一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器美学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从红山玉器的材质.工艺.造型以及内涵四个方面探讨了红山玉器的美学特征. 红山文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区,属新石器晚期的原始社会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数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