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简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相关推荐
-
心得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原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义名麻桂各半汤. 方剂组成:桂枝5克,麻黄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杏仁各3克,大枣4枚. 以上各味,用水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煮取约300毫 ...
-
桂枝二越婢一汤 (古方学习)
[日学一方]桂二越婢一汤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麻黄.红枣.生姜.石膏. [经典方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治太阳病,风寒束表,内有郁热证.症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为 ...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6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6期 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不知不觉.到了仲师的十五条了.无限感激仲师.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经方医学」简析《伤寒论》六经辨证
朱沛华 复兴中医网 简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结构,可知其是一个辨病.辨脉.辨证.论治一线贯穿的有机体系. 1.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为太阳病提纲 ...
-
简析伤寒论各个版本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一.敦煌本伤寒论 <敦煌本伤寒论>的发现,无疑地对研究和校勘<伤寒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敦煌本伤寒论>的抄写年代较早.而且在一千余年中,也未再发现与&l ...
-
「经方学堂」,一起学习舌诊,教您如何看舌形质:老舌,嫩舌
舌形质 舌体的形质包括老嫩.胖瘦.齿痕.点刺.裂纹等方面,主要反映正气盛衰.脏腑功能.邪正关系等. 1.老舌(图2-27.图2-28) 图2-27 老舌1 图2-28 老舌2 舌象特征:舌体坚敛苍老, ...
-
「职业技巧」简单一招,让你的球直奔目标!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每次去练习场打球,都发挥得非常好!每一杆都是又稳又直又远,简直完美到无可挑剔! 但是一下场,"哎呀,这一杆没打好,打偏了!","诶,奇怪 ...
-
「经方故事」李江占《学习中医经方之路》
[经方故事]李江占<学习中医经方之路> 原创: 李江占 仲景经方 第20181009期 学习中医经方之路 作者/李江占 河北省定州市清风店镇西市邑江占诊所 八月的金秋,秋高气爽,景色迷人. ...
-
「经方应用」黄煌教授如何使用桂枝茯苓丸?
原创: 黄煌 经方医学论坛 桂枝茯苓丸我用的也非常得手,这是活血化瘀第一方.我们现在讲到活血化瘀总是想到丹参,桂枝茯苓丸的活血效果不知要比丹参好多少倍呢!这张经方应用范围很广,可惜现在只用来治疗子宫肌 ...
-
写病人故事也能发论文!你听过「叙事医学」吗?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言「了解病患是怎样的人,比了解病患患了什么病更重要」,体现了医学人文在行医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医学人文缺乏具体实践方法,通常难以落地. 尤其大型三甲医院,医生日常工 ...
-
「经方应用」用张仲景经方辨治头痛经验
医圣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治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治疗头痛应首辨内外伤,依经视位细审详.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头面,三阳经头痛多为实证,或伴有发热恶寒等表证 ...
-
胡希恕老医案分享,桂枝汤速治定时发热汗出「经方魅力」
资料说明:胡希恕先生的讲座录音,为胡希恕先生晚年学术思想已臻成熟.临床经验已达化境,相对完整而重要的资料.经查索现存世有讲<伤寒论>.讲<金匮要略>.讲痹证这三部分其中很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