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流放女囚的衙役,每天必须走50里,为何他们还乐此不疲?
相关推荐
-
行刑前的吃喝玩乐,清朝死刑犯人生中,仅剩的24小时
2021-04-25 22:52 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每个人在出生之后,都会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无论是因为意外还是因为疾病去世,这都是人力所无法去改变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 ...
-
虎豹嬉春:古代的残酷刑罚,专门针对女人,不致死却异常折磨人
引言: 从秦王朝覆灭之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治国方针和社会道德的标准.虽然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治国,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或者无法很好地 ...
-
古代犯人流放千里之外,为何不趁机逃跑?跑不掉还是不敢跑?
流放'作为华夏封建统治时期的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流放的惩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在秦汉时期形成固定体系.自秦汉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流放在诸多刑罚当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古代流放时动辄 ...
-
女客人吃饭不付钱就走了,临走前还骂骂咧咧,老板却幡然醒悟,挽救了濒临破产的饭店
一家饭店因经营不善亏损了60万,老板终日愁眉不展.这天,一位身材曼妙的女人过来吃饭,她吃了一口不付钱就走了,还骂了一句不堪入耳的话.谁知,老板并没有生气,后来这句话让老板1年内还清欠款,还赚到了100 ...
-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这么苦,为何官差们还抢着押送?原因太现实
再看那些古装剧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发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大太监拿着圣旨,像犯了错的人宣读说,某位罪犯因犯下某种罪行,原本应该判处死刑.但是皇帝的仁慈,所以免受死刑,但是活罪难免,将其流放三千里.这流放 ...
-
在古代“宁古塔”有多可怕?被流放的女囚,活在屈辱中
在古代各种酷刑非常多,为了处罚一个犯人,无所不用其极.结束罪犯的生命原本作为惩戒或者警示作用,原本可以一下子解决的事情,但是他们觉得这样的死法过于便宜轻松了,于是想出各种折磨人的"酷刑&qu ...
-
古代官差为何抢着押送女囚?真相并不邪恶,但却揭露人性丑陋一面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确实是有许多的弊端,比如底层老百姓没有人权,还会经常地遭受权贵的欺凌,甚至是刑罚都对普通老百姓更为的严格,可以说毫无社会公平性可言. 而提到刑罚,在古代那确实是花样百出,比如极其 ...
-
宁古塔是何地,为什么女囚得知流放至此,宁可自杀也不愿来到此地
宁古塔这名字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宁古塔是什么地方,是一座塔吗? 其实不然,宁古塔并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地方名,人们常误认为此地是个监狱,殊不知此地是流放犯人专去的地方. 宁古 ...
-
长途跋涉押送流放的女犯,苦差不苦,官差衙役抢着去
我国古代一直都有流放这种刑罚,它虽不是死刑,但某种程度上比给上一刀来个痛苦要悲惨的多. 大部分被流放的地点都是蛮荒之地或严寒.或酷热,要么黄沙漫天.要么遍布瘴气,毒蛇猛兽出没,自然环境恶劣,令人难以生 ...
-
古代押送流放的女犯人,沿途中千辛万苦,为何官差们都争相前往
在封建社会之中,有着一种刑罚是仅次于死刑的,那就是流放,一般而言,被流放的犯人都会被送到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这些地方其实是生人勿进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即便不是死刑,也几乎和被判了死刑差不多. 当然,这 ...
-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何官差还争着去押送?专家:人性丑恶的一面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比如唐朝的<唐律>明朝的<大明会典>等.律法颁布之后如果再有人触犯这些法律那么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措施 ...
-
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为何官差争着去押送?专家:人性丑恶的另一面_囚犯
2021-10-01 08:09 前几天为大家介绍了古代刑罚中的"墨刑",虽然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刑罚,但在封建的社会里,也让女囚犯难以忍受.那么在古代五花八门的刑罚中,还有一种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