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0)

相关推荐

  •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526期

    竹韵清幽编委 主   编:周 冬 兴 副主编: 李 裕 华   潘 立 芳   王 柳 华 龙 光 南   张 学 智   边     义 范 庆 珍   邓    鸿 编   委: 罗    兰  ...

  • 竹韵清幽-格律诗词542期

    竹韵清幽编委 主   编:周 冬 兴 副主编: 李 裕 华   潘 立 芳   王 柳 华 龙 光 南   张 学 智   边     义 范 庆 珍   邓    鸿 编   委: 罗    兰  ...

  • 【雅人韵士】郑乐群|尤为醉心凝目处,一江春水韵诗情。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人简介 郑乐群,出生于1946年12月,学历大专.退养退休前,曾任肇源县总工会主席等职.平生爱读书,尤喜古诗词.曾在榆林市<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八)

    三.句式章法兼言近体诗之"格"    (一)老生常谈之起承转合 1.起承转合 元·范德玑<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q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九)

    二.结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看词之起承转合 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转: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

    诚如启功先生言,宋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仿,即是舍志而摹法也,盖诗之本,在于心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心志所在全是"法",沦于"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一)

    (二)对仗 对: 手执丵(zhuó 齿状仪仗),表"高举仪仗"义. 仗: 手执器仗,"高举器仗"义. "对仗"连在一起,就是意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