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九)

(0)

相关推荐

  • 诗词||七绝·今宵明月不谁知,正好无眠可作诗

    七绝·今宵明月不谁知,正好无眠可作诗 覃金诚||福建 (一) 今宵明月不谁知,正好无眠可作诗. 纵使山重隔路远,万家灯火总相识. (二) 频向云中寻月影,窗前秋色送秋凉. 无眠此夜谁人问,惟有诗情吟故 ...

  • 书法也要“得性情之正者”

    元倪云林在<谢仲野诗序>中谈作诗时认为作诗当"吟咏得性情之正者"."正"其实是中国艺术哲学审美的核心内容,失去"正",便是&qu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4)押韵之忌简说 关于押韵之忌,古人要求甚严,愚见诸如"撞韵"."犯韵(挤韵.冒韵)"."哑韵"可略.错押韵部之"出韵(落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八)

    三.句式章法兼言近体诗之"格"    (一)老生常谈之起承转合 1.起承转合 元·范德玑<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q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

    诚如启功先生言,宋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仿,即是舍志而摹法也,盖诗之本,在于心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心志所在全是"法",沦于"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一)

    (二)对仗 对: 手执丵(zhuó 齿状仪仗),表"高举仪仗"义. 仗: 手执器仗,"高举器仗"义. "对仗"连在一起,就是意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