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里求其法(八)
相关推荐
-
律诗的章法之起承转合法
律诗的章法 近体是相对古体而言的,主要指律绝而言.五律在六朝晚期基本上已经很成熟了,在前面谈源流时举了很多例子,在初唐四杰集中,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亦在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四杰是继承六朝,并不是陈陈 ...
-
杜诗七律赏(27)杜甫·蜀相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往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就在那成都郊外的柏树浓荫. 映阶碧草自春色,碧草映台阶自呈现美好的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黄鹂隔枝叶空唱着婉啭的好音. 三顾频烦 ...
-
[唐诗鉴赏]杜甫:蜀相
本文来自唐诗三百首之<蜀相> 作者: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
观唐习律68|什么是丁卯句法?许浑很奇怪,作诗只作格律诗
前言 许浑很奇怪,他传世的500左右诗歌,统统是格律诗(近体诗). 对于他的作品,后人颇有些争议.贬低者如明朝杨慎:"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又如清朝王夫之:" ...
-
看图识唐诗(159)杜甫·蜀相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往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就在那成都郊外的柏树浓荫. 映阶碧草自春色,碧草映台阶枉呈美好的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黄鹂隔枝叶空唱婉啭的好音. 三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一)
为<松颜诗话>教学而做 松颜客 诗情千解本由他,误品先缘识字差. 心想其人如啖蔗,身临其世甚烹茶. 入乎其里求其法,出得其中吟趣斜. 意逆由君无不可,环肥燕瘦比三家. "当名辨物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三)
二.无韵不成诗(说押韵) 诗歌生于韵,凡不押韵者,愚见均不为诗,纵翻译而来的外国诗歌亦然.今有不押韵之所谓现代诗,非诗也.何故?试问千百年来,诗之别体纷出,"藏头诗"."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四)
2.押韵的意义与作用 (1)保证诗的特征:用声音的范围保证句式的呼应和相对整齐:用音义的联系加强句子的联系而构建有趣. 自<诗经>的重章叠句,我们可以看出,从口头创作开始,古人主要就是靠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五)
(3)和诗(依韵.用韵.步韵)简说 关于依韵.用韵和次韵(步韵),前人解释颇多,略选如下: 其一:宋·刘邠<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六)
(4)押韵之忌简说 关于押韵之忌,古人要求甚严,愚见诸如"撞韵"."犯韵(挤韵.冒韵)"."哑韵"可略.错押韵部之"出韵(落韵)&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七)
上平七虞 虞愚(自娱)娱(以舞以娱)隅(墙的弯曲边角处,不清)无(无,舞也,不清)芜(草丛生,物无)巫(以舞娱神)于(娱声)衢(为四通八达的道路)癯瞿(忧悼在心,看不真切)氍儒(巫中礼仪者)襦濡须需( ...
-
入乎其里求其法(九)
二.结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看词之起承转合 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转: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
诚如启功先生言,宋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仿,即是舍志而摹法也,盖诗之本,在于心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今心志所在全是"法",沦于" ...
-
入乎其里求其法(十一)
(二)对仗 对: 手执丵(zhuó 齿状仪仗),表"高举仪仗"义. 仗: 手执器仗,"高举器仗"义. "对仗"连在一起,就是意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