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法,补泻皆宜 2024-08-04 11:18:31 艾灸,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安全可靠的自然疗法在中医养生和治病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现代人对于艾灸的认识多受到《伤寒论》“火逆”、“火劫”之说的影响,认为艾灸为温补之法,凡是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使用灸法。实际上,灸法在养生与治病中,既可补虚,又能泻实;既能温寒,又能散热;既可扶阳,兼能养阴,单纯认为“针法属泻,灸法为补”是片面且值得商榷的。灸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学说为依据发展而来的。不论是治病还是养生,中医的基本原则均是调整阴阳,使人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和合”的平衡状态。因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灸法仅能温补的观点既不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又不切合中医实践。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艾灸可补可泻,《灵枢》中论述到:“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不断完善,积累了诸多艾灸在补泻方面的临床经验。灸法,是借灸之火,通经络之道,内达于脏腑,直驱于邪伏。有寒则温热而消之,郁热则引泄而散之,血气凝滞则温通而行之,阳气虚弱则温阳益气而补之,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这其中就包含了补和泻的理念,即虚者灸之,则正气得扶;实者灸之,则邪气得除。艾灸虽药材单一,但经络之异,穴位之差,手法之特,使其具备了温补与泻热的双重调节作用。比如气海穴对于气虚患者而言此穴位的灸法就为补法,且补益之效增倍;肺俞穴在治疗风寒表证的过程中进行艾灸,就起到疏风解表,宣肺散寒的泻法功效。除此之外,以温和灸为主的补法操作与以雀啄灸为主的泻法操作也极大丰富了艾灸的适用范围。艾灸有补泻之分,腧穴有经络之异因此,希望通过艾灸来达到防病养生的效果就必须根据自身状况辨证施治,恰当定则,合理选穴,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对专业的水准才能充分发挥艾灸疗法的养生保健的功效。 赞 (0) 相关推荐 灸法绝密:艾灸的补法和泻法,99%内行人都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相信很多灸友都有这么一个共识: 艾灸主要是补的,实热体质不太适合用灸疗调理. 诚然,在日常的艾灸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艾灸温经散寒,回阳固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艾灸亦可以拔 ... 艾灸的顺序错了,气息就全乱了!艾灸顺序及补泻原则 艾灸要注意顺序,不然气息会被打乱.艾灸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不是说随便灸灸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艾灸时,取穴的顺序重要吗?很多人只是做艾灸保健,每次灸一个穴而已,所以顺序的事项从来没放在心上,也不觉得 ... 艾灸不仅能补,也能泻 I导读:艾灸补阳虚广为人知,但是不是仅仅作用于此范围?是否可以用于实热证?怎么用?如何避免伤阴?更进一步的思考,一个疗法的适应范围和禁忌范围应该如何固定?我们是否在现今临床中缩小了适应范围?本文详细给 ... 中医特色“艾灸”调百病 艾灸背部培补阳气保养好,百病皆可除! "背薄一寸,命长十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总督全身阳气. 背部寒凉统摄一身之阳 背部的经络如果保养的好,气血畅通无阻,就能延年益寿,百病消除. 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11、灸法补泻歌 欲补慢慢燃,隔姜艾炷悬: 微火延时久,温灸虚病痊: 欲泻吹速灭,雀喙瘢痕列: 火猛急症宜,药灸亦有别: 附子补阳虚,甘遂逐水湿. 补泻手法--灸出健康来6【三时灸感、补泻灸法以及尿频灸法】 本期主题:灸出健康来9-6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用艾草进行灸疗起源于中国,是非常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在古代,民间就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一旋.二定.三灼.四摆, ... 补钙不一定吃钙片,给你推荐食疗艾灸最佳法 "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安 "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我经常出现腿部抽筋的问题.当时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说是缺钙,第一次买了钙片,吃了一个多月,还是抽筋. 第 ... 艾灸应该怎么补?艾灸又该怎么泻?这个法则须知道 艾灸补泻的基本法则 1 1.1 艾灸补泻的基本法则 <灵枢 ·背腧 >云:"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即以艾灸行补法时, ... 中医针灸经典《灸法杂抄切要、灸法补泻、灸后调摄》 灸法杂抄切要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食多而身瘦者,名食晦,宜灸脾俞. 食罢而贪睡卧者,名脾困,宜灸中脘. 脑虚冷衄,风寒入脑久远成疾 ... 艾灸第一大补穴,祛寒补阳养命~ 有一些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日常不懂得保养,长此以往,通常都有虚寒之象,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手脚发凉,这是肾阳虚的表现,阳虚则不达四肢,气血到了四肢已经没有鲜活的力量了. 所谓寒生百病,只有暖和了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