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滴血认亲竟然真的存在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大家好,我是水墨文山,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源源不断创作之动力,在此谢过了。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里看过滴血认亲的桥段,并对此脑洞大开,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不禁心中泛起怀疑,这种验亲方法靠谱吗?

水墨文山首先告诉您,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滴血认亲的方法,它的准确性几乎为零。其次滴血验亲以现代医学的角度解析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误差极大,准确率不高,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看似荒诞无稽的操作,在医学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这可能是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发明人

据说发明人是宋代法医宋慈,他在宋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擅长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依靠他独特体系的法医手段提取证据,让事实说话。比如他发明的蒸骨法可以判断人死前受了什么外伤。这在当时可是具备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医技术。

二、理论依据

中学的生物课本上我们都学过,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物质组成的。其中在血红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异性凝集素成份,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相同的可以自由融合,不发生细胞破碎或沉淀现象,不相同的则发生红细胞聚集以及随后的沉淀现象。

这就跟我们日常见到的输血原则有些类似了,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当然熊猫血就必须输熊猫血的。

三、准确率极低

根据目前人口血型统计结果来看我们血型人数最多的应该是O型血,O型血占人数当中的40%以上,其次是A型血28%,再其次是B型血20%,而最少的是AB型血占7%左右,其他类型所占比例极小,万分之一都不到。

大家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O型血加上AB型血的比例占到总比例的47%。比如拿10个来来进行实验,其中五个人的血液天生具备融合性,还没开始验证,误差就已经达到了50%,如果再考虑到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那准确率就更低了。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滴血认亲的方法了,虽然它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这难以作为行之有效的判断依据,所以相对于滴血验亲而言就无所谓依据了。

四、古人的操作方法

首先澄清的是古人的操作方法绝对不可能是影视剧作品之中的将血滴入清水之中,然后观察融合与否。血液放入水中与染料无异,试想一下两种红色染料同时滴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肯定会相互融合。

所谓“滴血”应该理解为血滴,各取实验对象一滴血置于光滑洁净且不易渗透的容器之上进行观察。尽信书则无书,古人也会将面相等遗传性特征进行综合考究来作为判断依据,俗语经常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像是此类根本就没有验亲的必要性了。

最后水墨文山提醒大家,相信科学,远离迷信和传说,科学是检验事实的唯一方法。

别走开,更多更好听的名人轶事将会接踵而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