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之美
相关推荐
-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等边三角形
-
74、八上数学,等边三角形中,作平行线,构造平行线夹中点模型
74、八上数学,等边三角形中,作平行线,构造平行线夹中点模型
-
永恒的智慧之美:数理与人文的共鸣
博雅人文 2019-12-04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 线与形的交汇,符号与数字的协调,蕴藏着真理与至高的美. 回望历史,他们曾带着无尽的思考和探索,耗尽一生,写下一个 ...
-
数理与人文——真理与至高的美
慧田哲学 2019-12-02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线与形的交汇,符号与数字的协调,蕴藏着真理与至高的美. 回望历史,他们曾带着无尽的思考和探索,耗尽一生,写下一个等 ...
-
【小娃系列】充满美、奇趣与想象的数理启蒙
原创 大陆博士 大陆的星辰大海 2020-07-16 学龄前孩子如何进行数学启蒙?不需要正儿八经坐教室,不需要专业的教师,更不需要练习册,它完全可以加载于孩子日常的游戏中.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
-
杜贵晨:由外到内的数理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四)
上述各种明标以数的"倚数"编撰之例,只是古代文学数传统表现如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各体文学暗以用数的手法技巧更为普遍,只是由于其已与形象化合无间而更不引人注意. <吕氏春秋&g ...
-
杜贵晨:“倚数”行文的模式与技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三)
在叙述与描写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有种种"倚数"行文的模式与技巧. 叙述"倚数"行文所用主要是十以内各数,尤以用"三""七& ...
-
杜贵晨:“倚数”称名和“倚数”谋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二)
中国古代文学数传统最外在的表现是"倚数"称名,最具关键意义的是"倚数"谋篇. 首先,古籍分类和丛书.选集以及个人撰作"倚数"称名. < ...
-
杜贵晨:重数传统的源流及其显晦之故(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一)
人类认识起源于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这个过程的起点今已无可考见,但以情理而论,初民当因次第感知事物作为个体之状貌及作为类存在物之多少,而产生关于事物形象与数量的观念,并有最初计数的实践. <形而上学 ...
-
精彩案例鉴赏|腾讯双创小镇,数理秩序&律动之美
青岛腾讯双创小镇园林先导片 'All pictorial form begins with the point that sets itself in motion...The point moves ...
-
有哪些你认为很美的小短句?
有哪些你认为很美的小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