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行(9)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宜昌三峡风光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全程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非常珍贵的记录。

时光久远,部分照片并未注明地点,我们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严谨考证,按时间顺序进行还原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

第9篇概况

1909年3月11日6点半,考察团一行在沙市乘船溯江而上,下午6时抵达宜昌,3月13日开始了三峡之旅,当日途径南沱、三斗坪,3月14日抵达新滩,3月15日途径秭归。

一、初到宜昌

1、1909年3月11日6点左右,船到宜昌,罗林在船上拍下宜昌城的远景,江面上桅杆如林,应该是来往三峡的主要木船,旁边还有几艘小艇穿梭,远处可见一座不高的塔,旁边还有一处城楼状建筑,可能是宜昌城墙的所在。

2、罗林在船上往下游的方向所拍,江中的木船密密麻麻紧挨在一起,宜昌城对岸的小山在远处隐现。

3、考察团一行乘坐的木船,停泊在宜昌的对岸,抵达宜昌的第一晚,罗林和其他成员就睡在船上,这张照片未注明拍摄日期,片中船上的船工,正挤在一起吃着饭,有可能是3月11日傍晚,也可能是第二天清晨,画面左侧的一座金字塔状山峰,可能是磨基山。

3月12日,考察团进入宜昌城,会见了当地的外国人,并参观了教会学校,可能是行程时间紧张,罗林并没有带相机上岸,从而未能拍下城内的风光。

二、西陵峡风光

(1)初入峡江

我们将清朝时期的宜昌地图与如今的卫星地图进行对比,再结合罗林拍摄的照片,大致可以判断出考察团在西陵峡的拍摄顺序。

4、1909年3月13日的清晨,天气晴朗,微风习习,6点30分左右,考察团成员乘坐的轮船航行至西陵峡口,罗林在船头上拍摄了前方的景色,一艘木船正在靠岸,岸边可见长长的棚屋,可能是一处补给点。

5、罗林所乘坐的木船也停靠在前图的岸上,他拍摄了这张照片,特别注明为峡口的渔网,那是长江上的捕鱼船,整个渔网都罩在了船上。

6、西陵峡上,江水并不见湍急,来往的船只已经升起风帆,借助风力向前而行。

7、西陵峡内,照片右侧的绝壁陡峭,左侧的岸礁嶙峋,转弯处一艘帆船驶来,那是传统中国山水的意境。

(2)黄牛峡内从南沱至三斗坪

罗林一行抵达南沱后,前往黄陵庙,又至三斗坪,这是民国地图与卫星地图的行程路线。

8、3月13日的中午时分,考察团成员所乘的木船抵达南沱,他们上岸进行了考察,罗林站在岸边拍摄的风光。

9、罗林在南沱附近,拍摄了黄牛峡的标志性山峰“三把刀”,照片左侧是一艘木船巨大的风帆,船上的几个船夫好像都在歇息。

10、这一张照片是稍微远一点的黄牛峡“三把刀”风光,又一艘帆船在江中驶来。

11、船航行至黄牛岩,左岸上的建筑为黄陵庙,传说曾有一头黄牛相助大禹治水,春秋时期即建有庙宇祭祀,后世又被称为黄牛庙,三国时诸葛亮曾重修此庙。

12、位于三斗坪下游的一处沿岸风光,山坡的底部树木丛生,依稀可见民居掩映,其后的高山雄阔,景色壮美。

笔者2013年7月16日在三峡大坝下游所拍,与罗林所拍的第12图是同样的山峰。

13、罗林登上岸,在高处拍摄的西陵峡风光,一条小径连通山上与岸边,远处的长江缓缓东流,转弯处两只帆船飘着在江中。

14、罗林拍下的岸边风光,一户人家的房屋建在高台上,两侧的坡上好像种了植物,坡底的路上,考察团的一个成员正站着看着罗林。

15、1909年3月13日,罗林拍摄的此景,是三峡大坝的坝址三斗坪原貌,九年后的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冥冥之中,一百年后,2009年三峡大坝工程全部完成。

笔者2013年7月16日拍摄的三峡大坝,不过与罗林拍摄的方向不一致,仅供读者朋友们对比参考。

16、罗林在三斗坪附近拍摄的一处沿岸山地风光,一个小孩子正在坡路上走着,上方的一间民宅,旁边竟然有着两座坟茔。

结束岸上的考察继续航行,罗林回忆他们在三斗坪附近的Ta-Tong地点遇到急流,船长考虑到安全,决定第二天再出发,Ta-Tong究竟是何处,今已无此地,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版的由巴县县令国璋所编撰《川行必读峽江图考》中找到答案,大家熟知的三斗坪被称为山斗坪,其后正是塔洞,当然三斗坪的三是不是山,则有待宜昌的读者朋友们去考证了。

(3)从崆舲峡经牛肝马肺峡至新滩

1909年3月14日早上6点半,考察团一行从塔河上行,当日行程如上图所示。

17、途径崆舲峡,罗林拍下的这张峡口的风光照片,两岸高山峭壁,长江之水穿行其间,景色有着壮阔之美。

18、崆舲峡口,前方的一艘大船,有着众多的船夫,大家站在船的两侧,几人一组,奋力摇着橹桡。

19、崆舲峡的沿岸悬崖绝壁,一艘木船出现在罗林的镜头中。

20、崆舲峡的一处险滩,一块巨石矗立江畔,历经多少年的地质运动,此处峡谷礁石众多,夏日涨水时分,暗礁急流,极易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以致船家到此必将乘客从船上清空再航行,从而又被称为空舲峡。

21、在牛肝峡附近的急流中,一艘小木船出了事故,停靠在岸边,半个船身已经进水,旁边的一艘船正在救援。

22、位于牛肝峡附近的一处岸边,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张望着,山坡上建有联排的房屋,最上方的空地还有一处庙宇。

23、牛肝峡与新滩之间的峡江风光。

24、到达秭归县的新滩时,考察团一行上岸进行了考察,新滩原为青滩古镇,宋朝时被山体滑坡所毁,堵塞长江达二十年后被凿通,明朝时又遇滑坡,又堵八十二载才疏通,之后这里渐渐又有了发展,成为新滩镇,罗林的这张照片,近岸处是几处棚屋,用竹席覆盖屋顶,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可见有成片的砖房民居,画面中右可见一座白塔,那是专门装殓在新滩被淹死的死难者尸骸之处。

25、新滩的长江水,激起的滔滔白浪,说明下方有滚入江中的巨石,从这张照片更加可以看到此处的地质状况,这是几百年前大滑坡留下的印迹,遗憾的是,罗林拍摄的100多年前的新滩镇,依然没有逃脱悲剧的结局,1985年6月12日3点45分,新滩镇又遭遇后山大滑坡,全部建筑随滑坡体一起推入江中永远消失,唯一庆幸的是百姓之前就已经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26、从新滩出发后不久,江面宽阔,岸边大多是较软的砂岩,罗林回忆在一处名为Hoang-tsien的地方,他们所乘的木船遇到强风,风帆的绳索突然断了,船帆瞬间掉落,险些导致船翻,有些人害怕起来,很快就撞上了礁石,幸好船因此停靠在礁石旁,没出大事,罗林他们在此停留了一个小时左右,后来木船被绳索拖到上游一小段距离,并抛锚过夜。

1909年3月15日,考察团乘坐的木船离开Hoang-tsien,经过巴东前往巫山,欢迎您关注下一期《初到四川》,因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错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指正!

(0)

相关推荐

  • 三峡黄牛岩

    徒步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一,宜昌三把刀-黄牛岩穿越是仅存的徒步长江三峡最经典的部分. 宜昌三把刀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明月峡口的南岸,这里有三座奇峭无比的山峰,象是并排插在兵器架上的三柄利剑, ...

  • 1909年:张伯林的四川老照片(三)

    从这些照片分析,罗林·张伯林不仅是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学者,而且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师.这批照片的拍摄无论是取材.构图,还是景物.人物的取舍,包括抓拍,都十分到位.罗林拍摄的照片都是行摄,一路拍摄所见的 ...

  • 湖北宜昌:西陵峡畔春暖花开

    2021年2月16日,湖北宜昌,位于夷陵区乐天溪镇的西陵峡畔春暖花开,樱桃.李子.红花玉兰.腊梅.油菜等春花将西陵峡谷妆扮得如诗如画.

  • 中国长江第一坝,景色宜人的宜昌葛洲坝,三峡游玩的好地方

    在宜昌市三峡出口约3公里的地方,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长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站在西陵峡口,眺望葛洲坝这座水利枢纽工程,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

  • 清末中国行(14)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四川蓬溪、射洪老照片

    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 ...

  • 清末中国行(19)1909年张柏林拍摄从灌县、郫县回成都老照片

    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 ...

  • 清末中国行(10)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巫峡、奉节、云阳风光

    原创图游华夏网2021-04-06 17:50:25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 ...

  • 清末中国行(6)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广州

    原创图游华夏网2021-03-22 19:43:07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了东方教育考察团,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 ...

  • 清末中国行(5)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广西梧州

    原创图游华夏网2021-03-20 12:36:34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了东方教育考察团,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 ...

  • 清末中国行(4)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广东三水

    原创图游华夏网2021-03-17 19:30:52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了东方教育考察团,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 ...

  • 清末中国行(11)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万县、梁山老照片

    引子 1909年1月,芝加哥大学为了调查中国的教育与地理,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全程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 ...

  • 清末中国行(16)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初见成都老照片

    第16篇行程 1909年4月2日,考察团一行经过兴隆场(今德阳市中江县兴隆镇),当日途径赵家渡(今金堂县城),在姚家渡(今青白江区姚渡镇)过夜,4月3日到达成都. 我们找到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再根据罗 ...

  • 清末中国行(15)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四川三台、中江老照片

    引子 19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