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生物钟与身体同步,也与病毒同步...
相关推荐
-
《自然》: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常在早餐后出现高血糖?科学家揭示胰岛素敏感性昼夜节律的神经调控之谜
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生糖在觉醒前后达到高峰,以防止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并为觉醒后的神经认知和运动活动提供能量:与此同时,肝脏对胰岛素抑制糖异生的敏感性也在觉醒时达到高峰,以应对预期即将到来的进食行为,促 ...
-
橘皮所含的川陈皮素具有延缓衰老药作用
川陈皮素来源于芸香科川橘 Citrus nobilis Lour.果皮,酸橙 C.aurantium L.果皮,柑橘 C.reticulata Blanco 叶,茎.别名:川皮亭.蜜橘黄素 2019年 ...
-
Nature:科学家揭秘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分子机制
全身胰岛素敏感性呈昼夜节律,觉醒时达到峰值.这种时间模式背后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基于此,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孙正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教授带领团队,视交叉上核(SCN)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SC ...
-
科学家揭示胰岛素敏感性的昼夜节律调控机制,或将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对小鼠和人类的研究就已发现,糖代谢中的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生糖在觉醒前后达到高峰,以防止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并为觉醒后的神经认知和运动活动提供能量:与此同时, ...
-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3/25 11:27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GABA神经元的R ...
-
《自然通讯》:昔日“保命”的受体,今天减肥的“关键”!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账号6小时前 当人体能量摄入持续超过能量消耗时,就会发生肥胖和代谢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至少3亿人临床肥胖.肥胖已是世 ...
-
为什么半夜3、4点总是“自然醒”?竟是身体这“2处”出问题了
近日,一位来自西安的张女士最近为了一件事感到十分苦恼,而感到苦恼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每天到了凌晨两三点就会莫名奇妙的醒来,之后便难以入睡,这种情况张女士称自己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 ...
-
就在昨天,中山六院和华西医院的肿瘤科研成果同时登陆《自然-通讯》
一.中山六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揭示PDGF介导的间充质转化使内皮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抗VEGF治疗产生耐药性 2018年8月27日,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
-
《自然-通讯》:中山六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揭示PDGF介导的间充质转化使内皮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抗VEGF治疗产生耐药性
一.成果短讯: 2018年8月27日,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DGF-mediated mesenchymal ...
-
《自然-通讯》:华西医院等单位揭示在直肠癌Apc驱动模型中I类Paks对于上皮-间充质转化至关重要
一.成果短讯: 2018年8月27日,我国华西医院H.Y. Chow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Group I Paks are essential fo ...
-
评估有害废物场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自然-通讯》论文
导 读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新研究The presence of Superfund sites as a determinant of life expectancy in ...
-
《自然通讯》超大规模研究:血液中铁的水平是健康与衰老的关键!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终将衰老,没有人不想延缓这一过程.但值得思考的是,衰老的速度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面相年轻,一生健康长寿:有些人衰老的速度明显快于同龄人,并伴随着衰老出现了一系列的疾病,甚至 ...
-
《自然通讯》:为什么成功杀死小鼠肿瘤的抗癌药,却止步于人体试验...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账号2小时前 所有抗癌药物的成功研发都要在人体试验前进行至关重要的步骤,即利用体内和体外平台对治疗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临床前评估.通过在免疫缺陷小鼠中植入患者肿瘤组织 ...
-
将死神拒之门外!《自然通讯》:人类寿命极限在120-150岁之间
余晖虽美,依旧要落山,人亦如此,衰老是每个人都不愿面对的话题,每个人都想把死神远远的拒之门外,也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延年益寿. 然而,生命的可预测性还不足以使其在时间年龄和生物学年龄之间达到1:1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