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华西医院等单位揭示在直肠癌Apc驱动模型中I类Paks对于上皮-间充质转化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
危险的口腔致病菌:中山大学揭示其促肠癌机制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827期日报.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龈卟啉单胞菌如何促进结直肠癌 Cancer Research[IF:9.727] ① 与结直肠腺瘤或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的粪便及肿瘤组织中的牙龈 ...
-
新一代癌症免疫疗法「ISAC」来了:实现肿瘤完全消退,临床试验进行中 | Nature子刊
在过去的15年中,以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带来了癌症治疗的巨大改变,但是这类疗法的有效性仍然有限.例如大多数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没有获得完全缓解,只有少数患者在治疗后,肿瘤会持久消 ...
-
中医药“扶正治癌”有新证据
(特约记者王姿英)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季光教授科研团队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黄诚教授等合作,研究证实了益气健脾中药白术主要成分白术内酯I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 ...
-
结直肠癌小鼠模型是什么?结直肠癌小鼠详细介绍
根据<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在线发表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去年全球有约18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发病率(10.2%)及死亡率(9.2%)都在排行榜前三(Tabl ...
-
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新策略(三)
与免疫增强策略类似,免疫细胞疗法的疗效受到肿瘤微环境TME的严重限制.因此,克服这种免疫抑制环境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持久临床反应至关重要.最近,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的抑制阐明了这一概念.转化生长 ...
-
就在昨天,中山六院和华西医院的肿瘤科研成果同时登陆《自然-通讯》
一.中山六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揭示PDGF介导的间充质转化使内皮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抗VEGF治疗产生耐药性 2018年8月27日,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
-
《自然-通讯》:中山六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揭示PDGF介导的间充质转化使内皮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抗VEGF治疗产生耐药性
一.成果短讯: 2018年8月27日,我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天润主任医师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DGF-mediated mesenchymal ...
-
《自然通讯》揭示喝绿茶抗癌的分子机制
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生物科学系王春雨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p53和EGCG之间存在一种前所未知的直接相互作用,并 ...
-
《自然-通讯》揭示新生儿抗生素使用风险,减缓6岁前生长,男孩比女孩更明显
新生儿接触抗生素后是否会对身体发育产生影响?这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问题. 刚刚出生的婴儿极易受到侵袭性细菌感染,例如,经培养证实的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 EOS发病率约为 ...
-
基因组揭示驴的驯化 |《自然-通讯》论文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基因组测序分析Donkey genome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domestication and selection for co ...
-
《自然通讯》:昔日“保命”的受体,今天减肥的“关键”!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账号6小时前 当人体能量摄入持续超过能量消耗时,就会发生肥胖和代谢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超重,至少3亿人临床肥胖.肥胖已是世 ...
-
《自然》:古代粪便揭示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两千年来发生显著变化
中新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微生物学研究论文称,一项北美古代粪便分析显示,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在过去2000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反应出 ...
-
《自然通讯》:生物钟与身体同步,也与病毒同步...
中国生物技术网 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账号7小时前 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内源性计时系统(生物钟),大约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控制着身体一系列生物过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谢循环和对病原体的免疫保护.哺 ...
-
评估有害废物场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自然-通讯》论文
导 读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新研究The presence of Superfund sites as a determinant of life expectancy 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