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55~矫诏伐齐(一)
对于众人的规劝,司马冏是听之,惭之,不改之。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晋书·张翰传》。张翰本是江南人,在洛阳做官,这天秋风萧瑟洛阳渐寒,张翰想起家乡的莼菜和鲈鱼,感叹道:“人生在世,但求逍遥自在,何必为了功名利禄,千里迢迢到洛阳为官呢。”于是辞官回乡。
张翰本是豁达之人,他因思念家乡美味而辞官的故事看起来潇洒快意,超凡脱尘。但事实并未如此,张翰曾邀同乡顾荣同行,说:“现今天下纷纷扰扰,灾祸战乱都没有停止。我本来就是山野之人,对现实不抱希望。可是你名声远播,想要退出政坛很难。是进是退,希望你慎重考虑。”
张翰时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掾。他辞官并非思念莼菜鲈鱼这么简单,而是意识到乱政的司马冏不会有好下场,担心自己受牵连。
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张翰的同乡顾荣,虽然没有一起辞官回乡,却也每日沉醉,他写信给朋友说“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
张翰和顾荣的行为反应了司马冏柄政时期大多数朝臣的想法。专权、骄奢、僭越,成了司马冏的新形象,朝政在司马冏的领导下日渐衰败,很多人都对政权心生厌倦。
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冏为了鼓舞士气,挽回人心,准备在洛阳进行一次阅兵演练。只是,司马冏不会料到,这次阅兵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颗稻草。
在阅兵的前一天晚上,翊军校尉李含突然从洛阳离开,只身逃往关中。
李含本是河间王司马颙的心腹,他是陇西狄道人,在雍州始平郡长大。李含出身寒门,但很有才干,青年时便同时被陇西、始平两郡推举为孝廉。有能力的年轻人自然讨人喜欢,李含被雍州望族子弟皇甫商看中了,皇甫商想与李含结交。寒门子弟被豪族公子笼络,按说是件好事,只是李含心高气傲,给了皇甫商一个闭门羹。颜面受损的皇甫商一气之下,联合地方官对李含进行打击,任命他为门亭长。这一来一往,两人就结下了仇怨。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少恃豪族,以含门寒微,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
此后几十年,李含的仕途一直不顺利。直到河间王司马颙镇守长安,才将他收入麾下,转为长史。此后,司马颙对李含是言听计从,三王伐赵期间,司马颙所有的行动,都出自李含的谋略。
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
风水轮流转,李含在河间王麾下混得顺风顺水,打压他的皇甫商却落魄了。皇甫商此时因为赵王的牵连丢了官,便找河间王企图东山再起。河间王对皇甫商还算客气,毕竟,他的家族是关中望族。但是心怀恨意的李含自然不会放过报复的机会,他对河间王说,皇甫商是赵王的亲信,最好与他保持距离。之后,皇甫商去洛阳认罪,河间王为他设宴践行,席间,李含与皇甫商发生冲突,最后不欢而散。
之后,司马冏将李含调离长安,到洛阳任翊军校尉。
翊军校尉是个要职,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宗室或豪族子弟担任,对于出身寒门的李含来讲,其实已经到达了仕途的顶峰。但让李含感觉不爽的是,与他结怨的皇甫商也在齐王麾下,不巧的是,被李含杀死的夏侯奭,他的弟弟也在齐王府,天天喊着要为哥哥报仇。
这么多仇人就在身边,李含十分心虚,毕竟,皇甫商等人出身名门望族,人多势众。在洛阳的数月,李含惶恐不可终日。司马冏下令阅兵时,李含认为这是个陷阱,皇甫商等人会在阅兵场上将他杀害。此时的李含,已成惊弓之鸟,终于在阅兵的前一天晚上,他因为受不了内心的惶恐,单骑出逃。
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及商当还都,颙置酒饯行,商因与含忿争,颙和释之。后含被征为翊军校尉。时商参齐王冏军事,而夏侯奭兄在冏府,称奭立义,被西籓枉害。含心不自安。冏右司马赵骧又与含有隙,冏将阅武,含惧骧因兵讨之,乃单马出奔于颙,矫称受密诏。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