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如何提升认知?王阳明:做不到知行合一,学再多也是白费

​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现如今,如果一个人的嘴里不念叨几句“认知”,就显得自己的愚笨不堪了,于是乎,提升认知就成了当务之急,仿佛提升认知,就能提升智慧,提升财富了。

事实如何呢?提升来,提升去,提升了个寂寞。

学,是认真学了,为啥就没提升呢?

在王阳明看来,是因为你以为的“知”其实不是“知”,既然不是“知”,又谈什么提升认知呢?

嘉靖五年,也就是公元1526年,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都想提升认知,古人也教育我们“学问思辨是知,笃行是行”,所以,“知”和“行”难道不是两码事吗?

王阳明表示非常的不以为然,他说:这话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此事吾已言之屡屡),口水说尽,嗓子冒火,为啥世人还不明白呢?好吧,我再解释一下。

什么是行?认真切实去做的行为,就叫行,也就是实践,践行。大家不是喜欢讲提升认知吗?那就少不了“学问思辨”,学某事,问某事,思辨某事,所以,行就是“学问思辨”。

如果,你觉得需要先“学问思辨”,然后再去行,那行的是什么?是寂寞吗?是鸡毛掸子吗?

所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不能分开两截。

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王阳明举的例子。

在王阳明看来,“学问思辨行”都可以说是学,没有学而不行的。比如,学孝道,就必须奉养父母,躬行孝道,这才叫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

如果像鸡汤营销号里,满嘴仁义孝悌,那能叫学孝道?

不能,因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再比如学射箭,你就要“张弓挟矢”,拉满弓,射出箭。再比如学书法,你就要“伸纸执笔”,蘸墨写字。否则,就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坐谈客”罢了。在王阳明看来: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去践行,而可以称为学习的学问。

反照现实呢?毫无实操经验的“大湿”在教你提升认知,教你提升智慧,教你提升财富。别人只是嘴上说说故事,你当真了,那你岂不就是“麻瓜”?

一切脱离实践过程和践行价值的学问,本质上就是忽悠。脱离实践,让你感到“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内容,只不过是鸡汤,大道理和故事而已。

“唯心”的王阳明心学和唯物的自然科学,二者最大的共同特征其实是重视实践。

同样,当我们接触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时,如果没有践行,只能称为是知道,而不是知识。相信聪明的你已经洞察了一切,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知道分子”,而非“知识分子”。

相信大家都想提升认知,那应该如何提升呢?还是那五个字:学问思辨行。我们看看王阳明是如何看待这五个字的。

1、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既然是学习,提升认知,就不可能没有疑问,于是就要有问。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学”上就出了问题。一开始就被“大湿”的“创始人”、“第一人”等头衔给惊住了,再被“大湿”永远不会错的大道理熏陶一下,当即就跪下了。大师,说啥是啥,要啥给啥。难道您就没有一丁点疑惑吗?即便是圣人也有出错的地方,“大湿”就没有?于是乎,第一拨就淘汰了80%。知识和鸡汤分不清,知道又不践行,充其量是知道分子。

2、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问即学也,即行也。既然是提升认知,就是在搞学问,有学要有问。问是为了学,是为了解惑。问,有两个含义,疑问和询问。前者的疑问是要有质疑精神,不盲从,不迷信,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一个好问题,胜过一个好答案。后者的询问,意味着我们要虚心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

3、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学不会,问不懂,就需要认真的思考,思考同样是学习,同样是做学问。正因为要寻求能弄通所学的知识,所以要思考。现实中,很多人学是学了,问是问了,结果却未思考。

4、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所谓“辨”,就是明辨,就是通过“博学、审问、慎思”的过程后,对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认知。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在学习时往往还没能辨别事物的本质,就急不可耐的去践行,硬是靠实力把自己活成了悲剧。

5、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慎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分辨明白了,思考慎重了,问得详尽了,学也找到门道了,然后又能持续不断下功夫,这就称之为笃行。

由此可见,学问思辨行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脱离了实践的学问是没有价值的。

2、提升认知,学习只是开始,还需“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学习是一个完整过程,而非一个阶段。

3、学习是为了践行,践行是学习的成果(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4、从学的一开始,就是行,而非“学问思辨”是为了行(学之始,固已即是行。)。

所以如何提高认知?我们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就四个字:

知行合一!

(0)

相关推荐

  •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贤 王夫之认为知行合一,行为知先,知为行后,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 ...

  • 学人笔记---人不学不知道

    人不学不知道 朴一 (东林书院再得草庐依庸讲习) 今天在东林书院再得草堂,初九学舍一乔兄分享<大学>.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  一乔兄初九老学员,罗汉脸,忠厚相,看了让人踏实.他 ...

  • 逻辑对于哲学的终极文明意义(连载之十五)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正确定义逻辑是什么,是正确定义哲学的逻辑前提.关于哲学是什么,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又说了,哲学有广义哲学与狭义哲学之分,而且还说广义哲学就是指导人的知行合一人生的整体人类思想. ...

  • 知到行而后合一

    2020 重新开始 用写作日更提升认知 努力寻找目标与方向 2021 坚定向前 从早起开始知行合一 做到持续稳定的输出 如果2020年的年度关键词是:重新开始,那2021想送给自己的关键词是:知行合一 ...

  • 10个快速提升认知境界的金句,一起修炼精进,做更好的自己

    10个快速提升认知境界的金句,一起修炼精进,做更好的自己

  • 不做《思维的囚徒》,从转变态度,提升认知开始,亲测有效的方法供你参考

    你是不是辛苦地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或者干脆像大多数同事一样浑水摸鱼,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做事? 你觉得你的工作体面,工资也不错,是人人都羡慕的好工作,但你自己却无法从中感受到快乐,没有任何的 ...

  • (转)做餐厅的人都很勤奋,提升认知更能降维打击

    ​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几乎每一个市场都感受到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过去靠勤奋或许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如今勤奋已成为标配,努力和回报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在技术和认知上有碾压性优势.认清 ...

  • 为提升认知而学习

    市场走势永远是对的,所有关于市场的理念,最终也会被市场见证! 我的认同点在哪,这是一个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认同点,让你犹如飞蛾赴火一般,明知是错,也会一往无前! 心存希望,让你越走越远! 市场,犹如 ...

  • 想逆袭人生,最好的方式是提升认知能力

    什么叫认知能力? 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想提高认知能力,核心在于提升我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对努力的理解. 低级思维认为的努力是:起早贪黑的工作.熬夜加班工作或学习. 总之,就是让自己累 ...

  • 管理能力提升65:做一个高效能的管理者,遵守时间管理象限规则

    作者:国光视界 摘要: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有效性和效率关系.为此我们必须区别真效率还是假效率.不能创造利润的效率都是假效率,是浪费.效率通常以时间进行衡量.我们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管理者,必须学 ...

  • 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64:做一个高效能的管理者--什么是时间管理

    作者:嵇国光视界 摘要: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有效性和效率关系.为此我们必须区别真效率还是假效率.不能创造利润的效率都是假效率,是浪费.效率通常以时间进行衡量.我们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管理者,必须 ...

  • 管理者核心能力提升64:做一个高效能的管理者

    作者:嵇国光视界 摘要: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处理有效性和效率关系.为此我们必须区别真效率还是假效率.不能创造利润的效率都是假效率,是浪费.效率通常以时间进行衡量.我们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管理者,必须 ...

  • 思考问题不想流于表面?这样提升认知思维,你才能掌握深度思考

    思考一下,通常你遇到工作或生活上的问题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觉得自己很倒霉,抱怨问题怎么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主动出击,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针对性击破难题,摆脱困扰呢? 我们人类的大脑,会在长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