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宪|袁行霈教授的诗意人生
相关推荐
-
诗歌||诗意远方(外二首)
诗意远方 穿越五千多年的时空 盛开在华夏大地之上 那些不朽的文字在远方 氤氲之气息,惬意之时光 丰收之盛况,金黄之大地 云雾缭绕的乡间旷野 连绵不断的群山群抱 走到山的尽头可听水声 绕到溪水的深处可看 ...
-
学问的气象和格局
焦秉贞陶渊明归去来辞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 藏 改革开放后作为最早考上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这两届老学生是听着 袁行霈 老师的授课.读着袁老师的著作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论著我大部分都拜读 ...
-
蒋寅|程千帆教授学术之品格──《程千帆选集》评介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学术事业在1957到1976的二十年间曾屡屡陷于停滞状态,无聊的政治运动消耗了两代学者最宝贵的学术青春.以至许多学者到晚年总结自己的学术历程,想编一部体现毕生 ...
-
蒋寅|怀念松浦友久先生
很奇怪,每听到前辈师长的讣闻,我总在国外.在国外的日子总比较平静而悠闲,闲静中听到不幸的消息,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和更深长的回思.2002年得知松浦友久先生病逝的消息,我正在韩国,乍闻噩耗,感到 ...
-
又是一年清明到
又到清明祭祖的时候,尽管一片晴好暖阳,依然让祭祖心情沉重. 对于讳莫如深的死亡,我们都采取避而不谈的方式,只用一年两三次固定时期的烧纸,为长眠于地下的祖先送去纸钱,为另一个世界的正常生活创造条件. 不 ...
-
袁行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院庆典礼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长.各位系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大家济济一堂,庆祝北大中文系建立一百周年,看到许多曾在一间教室学习的老同学的面孔,曾在未名湖畔的小径上擦肩而过的身影,唤起我许多昔日的回 ...
-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
袁行霈:怎样鉴赏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鉴赏 一.滋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读懂是第一步,但仅仅读懂还不够,要能欣赏语言的巧妙.语言的美.中国有句成语叫"咬文嚼字",似乎有点贬义 ...
-
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
盛唐的山水诗,和以谢灵运.谢朓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 新的面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 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 ...
-
袁行霈:如梦似幻的夜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如梦似幻的夜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代多诗才 名篇永不衰 遣 怀 柳宗元 小苑流莺啼画,长门浪蝶翻春. 烟锁频眉慵饰,倚阑无限伤心. --从明刊本<唐诗画谱>(西谛 ...
-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学问的气象
文:中国封面2021.1.7. 学问的气象 文|袁行霈 袁行霈,男,1936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民盟成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 ...
-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本文为袁行霈教授在2006年北京论坛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和平.和谐. 中华 ...
-
袁行霈:学者最重要的就是格局和眼光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我入校时正值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第二年,清华.燕大两校中文系都合并到北大中文系了.老师们有从国统区来的,有从解放区来的,有穿长袍的, ...
-
琅玕阁|袁行霈:书斋乐事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是陆游的两句诗,题曰<书室>.陆游书室的闲雅气氛,我神往已非一日了. 我的书室虽然不俗,但于闲雅二字还是不够的.一来,我的书太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