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学者最重要的就是格局和眼光
相关推荐
-
110系庆·中文学人 | 傅刚:文学史研究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
中文学人系列专访 斯文鼎盛,世运新潮.今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为了回看北大中文系的发展变迁,重温几代学人的身姿与风采,共同探索和创造中文人的未来,我们策划了中文学人系列主题专访" ...
-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心灵的拷问与追寻 2020年第113期(总596期)
心灵的拷问与追寻 杜应国 当一篇文章里出现了重复的字,我们试图加以修改,却发见它们是如此之妥贴以致我们有可能糟踏这篇文章时,那就只好让它照旧不动了.这就是它的标志. --帕斯卡尔<思想录> ...
-
王能宪|袁行霈教授的诗意人生
袁行霈教授的诗意人生 王能宪 作者简介 王能宪,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长期在高校工作,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后到文化部 ...
-
天涯若比邻 ——徐志摩与鲁迅 || 张维舟(河南孟州)
天涯若比邻 --徐志摩与鲁迅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题记:读2020年第2期<太阳花>陈子善先生<再说鲁迅见过徐志摩吗?> 正证实了鲁迅确实见过徐志摩.其实,鲁迅有没有见 ...
-
王景琳:学者教授群里的“性情中人” —— 纪念吴小如先生
<学者吴小如>一书出版于2012年.遗憾的是,到现在我也还没能一睹为快.仅仅是从网上书介以及目录上得知,此书是由吴先生当年的学生陈熙中.齐裕焜两位教授联合发起的,书中收录了众多弟子门生为庆 ...
-
学问的气象和格局
焦秉贞陶渊明归去来辞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 藏 改革开放后作为最早考上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这两届老学生是听着 袁行霈 老师的授课.读着袁老师的著作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论著我大部分都拜读 ...
-
葛兆光追忆金开诚:一个爱猫的长者,天真的文人,极其认真的教师,容易受伤的好人
葛兆光:遥知水远天长外 --追忆金开诚先生 摘自<远去的先生>,中华书局出版 ---- 一 在<文史知识>刚刚创刊时,金开诚先生就吩咐我给这个虽为普及规格却高的刊物写文章.19 ...
-
荐读|袁行霈:学者最重要的就是格局和眼光
我入校时正值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第二年,清华.燕大两校中文系都合并到北大中文系了.老师们有从国统区来的,有从解放区来的,有穿长袍的,有西装革履的.我们中文系的同学有从普通高中上来的,也有从工农速成中 ...
-
袁行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百年院庆典礼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长.各位系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大家济济一堂,庆祝北大中文系建立一百周年,看到许多曾在一间教室学习的老同学的面孔,曾在未名湖畔的小径上擦肩而过的身影,唤起我许多昔日的回 ...
-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
袁行霈:怎样鉴赏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鉴赏 一.滋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读懂是第一步,但仅仅读懂还不够,要能欣赏语言的巧妙.语言的美.中国有句成语叫"咬文嚼字",似乎有点贬义 ...
-
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
盛唐的山水诗,和以谢灵运.谢朓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 新的面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 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 ...
-
袁行霈:如梦似幻的夜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如梦似幻的夜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一代多诗才 名篇永不衰 遣 怀 柳宗元 小苑流莺啼画,长门浪蝶翻春. 烟锁频眉慵饰,倚阑无限伤心. --从明刊本<唐诗画谱>(西谛 ...
-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学问的气象
文:中国封面2021.1.7. 学问的气象 文|袁行霈 袁行霈,男,1936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民盟成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 ...
-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本文为袁行霈教授在2006年北京论坛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和平.和谐. 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