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相关推荐
-
文化的奠基人: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东方有孔子、老子和墨子
轴心时代,在北纬30度线附近诞生了具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气质的希腊文明:具有孔子.老子.墨子气质的中华文明:具有佛陀气质的印度文明."兼爱非攻"是墨家的重要思想,老子则认 ...
-
群星讲座回顾⑬|讲座内容概要
重返轴心时代--哈贝马斯论中国文化及其他 德国哲学群星在线系列讲座第十三讲讲座回顾(一) 主讲嘉宾 曹卫东 北京体育大学 内容概要 第一届"贺麟讲座"最后一讲已于今晚(11月8日) ...
-
“第二轴心时代”:从人类中心走向非人类中心
“第二轴心时代”:从人类中心走向非人类中心
-
【刀解】经常:真正的“经”,就是要“常”念
虚词不虚4:经常 看教育丨但不只看教育 "经常"这个词,很有意思. 它既可作形容词,表"平常"."日常",也可作副词,表"时常&q ...
-
【郁氏文化】yesuo聊历史||从学者派到智者派,从古希腊三贤到四大学派,一部西方轴心时代的哲学史
郁氏文化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中国正 ...
-
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 ...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1910年时的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 如果你不是雅斯贝尔斯的至亲好友,那么当你去拜访他的时候,他一定会高高在上地 ...
-
面对死亡的生存态度——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
作者简介: 金寿铁,男,哲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哲学研究. 摘 要: 与其他存在哲学家不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并没有囿于关于死亡 ...
-
《什么是教育》——[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节选)
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和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 ...
-
文献 | 科学的概念、范围和界限——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科学观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3期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一生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他正是通过阐明二者的相互关系,揭示 ...
-
《现时代的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著(1992年版)
<现时代的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周晓亮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现时代的人>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Theodor Jaspers,1883- ...
-
国外动态 | 什么叫有区别的人类学? ——关于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三个命题
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它把不同的现实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在此意义上,理性不仅是哲学逻辑学的源泉,也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 ------阿尔布雷希特·基尔 什么叫有区别的人 ...
-
卡尔·雅斯贝尔斯:真正的大学精神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而是培养"有教养的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
卡尔·雅斯贝尔斯:论荷尔德林
论荷尔德林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孙秀昌译 选自<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一 可以设想的是,任何一位精神病理学家都不仅根据那些显而易见的症状和清楚明晰的概念范畴对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