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英雄《述志赋》

《述志赋》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李暠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分六段,第一段追述少年时志向,第二段回顾前凉之盛业,第三段概括前凉亡后河西衰弱不振景象,第四段写作者于危难之际创建西凉之业,第五段抒发思贤若谒之情,第六段瞻望未来东西奋勇出征的前景。全赋辞采清赡,篇章疏朗,气势峻拔,情挚言恳。

此赋作于西凉政权由敦煌迁都至酒泉(405年)后不久,约在建初三年(407年)。作者当初决定迁都酒泉,意在"渐逼寇穴",继承前凉张氏之业,实现统一河西,进而与东晋呼应,"席卷河陇,扬旌秦川",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但是,迁都后的第二年(406年),南凉秃发氏入据姑臧,北凉沮渠蒙逊率军袭酒泉,作者战败守城,几乎覆亡。第三年(407年),沮渠蒙逊又于张掖一带打败了南凉大军,扩充了自己的地盘。所以作者心高而事不济,此赋就是在这种暂时不利的形势下,"慨然"而作的。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的建立者,自称为李广十六世孙 ,被唐朝李氏视为先祖。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时被任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义熙十三年(417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天宝二年(753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为兴圣皇帝。

述志赋

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于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荫朝云之苍蔼,仰朗日之照煦。既敷既载,以育以成。幼希颜子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蔑玄冕于朱门,羡漆园之傲生。尚渔父于沧浪,善沮溺之耦耕,秽鸱鸢之笼吓,钦飞凤于太清。杜世竞于方寸,绝时誉之嘉声。超霄吟于崇岭。奇秀木之凌霜。挺修干之青葱,经岁寒而弥芳。情遥遥以远寄,想四老之晖光。将戢繁荣于常衢,控云辔而高骧。攀琼枝于玄圃,漱华泉之渌浆。和吟凤之逸响,应鸣鸾于南冈。

时弗获钌,心往形留,眷驾阳林,宛首一丘。冲风沐雨,载沉载浮。利害缤纷以交错,欢感循环而相求。乾扉奄寂以重闭,天地绝津而无舟。悼贞信之道薄,谢惭德于圜流。遂乃去玄览,应世宾,肇弱巾于东宫,并羽仪于英伦,践宣德之秘庭,翼明后于紫宸。赫赫谦光,崇明奕奕,岌岌王居,诜诜百辟,君希虞夏,臣庶夔益。

张王颓岩,梁后坠壑。淳风杪莽以永丧,搢绅沦胥而覆溺。吕发衅于闺墙,厥构摧以倾颠。疾风飘于高木,回汤沸于重泉。飞尘翕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名都幽然影绝,千邑阒而无烟。斯乃百六之恒数,起灭相因而迭然。于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暗王命而不寻,邀非分于无象。故覆车接路而继轨,膏生灵于土壤。哀余类之忪蒙,邈靡依而靡仰。求欲专而失逾远,寄玄珠于罔象。

悠悠凉道,鞠焉荒凶。杪杪余躬,迢迢西邦,非相期之所会,谅冥契而来同。跨弱水以建基,蹑昆墟以为墉,总奔驷之骇辔,接摧辕于峻峰。崇崖崨嶫,重险万寻,玄邃窈窕,磐纡嵚岑,榛棘交横,河广水深,狐狸夹路,鸮鵄群吟,挺非我以为用,任至当如影响。执同心以御物,怀自彼于握掌。匪矫情而任荒,乃冥合而一往,华德是用来庭,野逸所以就鞅。

休矣时英,茂哉隽哲,庶罩网以远笼,岂徒射钩与斩袂!或脱梏而缨蕤或后至而先列,采殊才于岩陆,拔翘彦于无际。思留侯之神遇,振高浪以荡秽;想孔明于草庐,运玄筹之罔滞。洪操盘而慷慨,起三军以激锐。咏群豪之高轨,嘉关张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何义勇之超出!据断桥而横矛,亦雄姿之壮发。辉辉南珍,英英周鲁,挺奇荆吴,昭文烈武,建策乌林,龙骧江浦。摧堂堂之劲阵,郁风翔而云举,绍樊韩之远踪,侔徽猷于召武,非刘孙之鸿度,孰能臻兹大祜!信乾坤之相成,庶物希风而润雨。

崏益既荡,三江已清,穆穆盛勋,济济隆平,御群龙而奋策,弥万载以飞荣,仰遗尘于绝代,企高山而景行。将建朱旗以启路,驱长毂而迅征,靡商风以抗旆,拂招摇之华旌,资神兆于皇极,协五纬之所宁。赳赳干城,翼翼上弼,恣馘奔鲸,截彼丑类。且洒游尘于当阳,拯凉德于已坠。间昌寓之骖乘,暨襄城而按辔。知去害之在兹,体牧童之所述,审机动之至微,思遗餐而忘寐,表略韵于纨素,托精诚于白日。

篇章疏朗,气势峻拔,情挚言恳。

注释:

  1. 冥符:神授的符命。

  2. 苍蔼:云气弥漫貌。

  3. 颜子曲肱(gōng):用孔子高徒颜渊甘于清贫的典故。曲肱,弩着胳膊作枕头。

  4. 漆园:指庄子,庄子曾为漆园吏,故称。

  5. 尚渔父于沧浪:用渔父歌沧浪的典故,见《渔父》。

  6. 沮溺:长沮、桀溺两人的合称,借指避世隐士。

  7. 鸱(chī)鸢之笼吓:鸱得腐鼠,吓凤凰之典,见《庄子·秋水》。

  8. 四老:指商山四皓。即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汉高祖刘邦召,不愿。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乃消除废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后用以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9. 钌(jìng):通"靓",清静。

  10. 宛首:转头。

  11. 谦光:疑即谦尊而光。尊者谦虚,以显示其光明美德。《周易·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12. 崇明:指杰出的人物。

  13. 岌岌:高的样子。

  14. 诜(shēn)诜:众多的样子。百辟:诸侯,百官。

  15. 虞夏:指虞舜和夏禹。

  16. 夔(kuí):人名。相传为舜时乐官。益:人名,即伯益,相传为尧舜时大臣。

  17. 杪(miǎo):微小。

  18. 搢(jìn)绅:也作"缙绅",代指官宦或儒者。绅,古代官宦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沦胥:本义是相率牵连,泛指沦陷、沦丧。《诗经·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覆溺:沉没。

  19. 衅(xìn):杀生取血涂物以祭,引申为祸乱。

  20. 阒(qù):空。

  21. 百六:厄云。古代言灾变运数者,以阴阳为对立面,阴为六,阳为一,阴阳消长。百一为阴数极点,百六为阳数极点,必有厄运。

  22. 逐鹿:比喻争夺统治权。

  23. 暗(àn):遮蔽。

  24. 忪蒙(sōng méng):也作"忪蒙",惶恐不安。

  25. 寄玄珠于罔象:用黄帝失玄珠,罔象无心而得之典,见《庄子·天地》。

  26. 鞠(jū):通"鞫",穷极,大。

  27. 相期:期待,相约。

  28. 冥契:默契,暗相投合。

  29. 弱水: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

  30. 崨嶫(jié yè):高峻的样子。

  31. 窈窕:深远、秘奥的样子。

  32. 嵚(qīn)岑:高峻的样子。

  33. 至当:最恰当。冥合:暗合。

  34. 鞅(yāng):本指套在牛马身上的皮带,引申为羁衅。

  35. 射钩:用管仲助公子纠争帝,射中齐桓公衣带钩事。借指有宿仇者。

  36. 斩袂(mèi):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37. 缨蕤(yīng ruí):冠上饰物,代指为官。

  38. 岩陆:山中。

  39. 翘彦(qiáo yàn):才智出众的人。

  40. 思留侯之神遇:用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之典,见《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指张良。

  41. 想孔明于草庐:用诸葛亮隆中对之典,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2. 关张:指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和张飞。

  43. 曹:指曹操。刘:指刘备。

  44. 断桥而横矛:用张飞断桥横矛,力拒曹操典。

  45. 周鲁:指三国时期名臣周瑜和鲁肃。

  46. 乌林:地名,在今湖北省嘉鱼县西,位于长江北岸。赤壁之战,周瑜曾破曹军于此,后以乌林代指赤壁之战。

  47. 樊韩:指汉高祖刘邦之勇将樊哙和韩信。

  48. 徽猷(huī yóu):美善之道。《诗经·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49. 刘孙:指刘备和孙权。

  50. 崏(mín)益:古代泛指四川北部地区。崏,指岷山郡;益,指益州。

  51. 隆平:昌盛太平。

  52. 企高山而景行:景仰高尚的德行。《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3. 迅征:疾行。

  54. 商风:秋风,西风。

  55. 皇极:指古代有关天文、历算、五行等方面的专门方术。

  56. 五纬:全、木、水、火、土五星。《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郑玄注:"星谓五纬,辰谓日月。"贾公彦疏:"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言嫜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

  57. 赳(jiū)赳干城:比喻捍卫或捍卫者。《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58. 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奔鲸:奔跑的鲸鱼,比喻不义凶暴之人。

  59. 当阳:古称天子南面向阳而治。

  60. 凉德:薄德,缺少仁义。

  61. 暨(jì):至,到。

  62. 纨(wán)素:洁白精致的细娟。

    白话译文:

  63. 涉入极虚无的境界而驰聘,乘车舆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行驶,禀受天宇之气而陶冶推衍,承受日月之精的符命。在弥漫的朝云下庇荫,仰望明朗的日光的照耀。阳光普照,大地承载,养育生灵,成就万物。自幼仰慕颜子清贫而闲适的生活,潜心研读典籍,熟习礼淳厚于经。蔑视朱门的荣华富贵,羡慕庄子的傲视世人;崇尚渔父的随遇而安,赞美沮、溺的避世耕种。厌恶鸱鸺鹞鹰的在笼中怒吓,钦慕凤凰飞上云天;心中杜绝世俗奔走钻营的念头,耳中不听时人称誉的赞美声音。在崇山峻岭中吟诵超出云霄,以嘉树不畏霜雪为奇美;挺立葱绿的长茎,经过岁末的严寒而更加芳香。遥遥寄托自己的情怀,想望四老的光晖;将要禁绝通常所谓的繁华,驾驭骏马昂首奔驰;在宫中玄圃园中攀缘玄圃的琼枝,用华泉的清泉水漱口;与凰鸟高鸣的绝响应和,在南山与鸾岛的鸣声呼应。

  64. 时事不能清静,心神向往,形体却留在世间,想到阳明的山林中奔驰,却在一座小山中局促委曲;顶风冒雨,在水中上下沉浮。众多的利与害交错出现,欢乐和伤感循环往复。天门重重关闭而寂暗,天地隔绝而无船可渡;为贞信之道被损伤而悲痛,在漩涡急流中为内心有愧而谢罪。于是放弃了高视远望,顾虑世俗的交接往来,在东宫中开始戴上儒者之巾,与英豪之辈并肩而立,踏入宣扬圣德的宫廷,在宫禁中辅佐明王。赫赫的谦光,高大的崇明,高耸的王宫,众多的官员,君主仰慕虞、夏,臣下希望成为夔、益。

  65. 张王山崩,梁后坠落。淳朴的风尚已经长时间丧失而渺茫,搢绅之士沦丧而沉溺。吕氏在内室挑起事端,于是屋宇毁坏而颠覆;疾风在大树上吹拂,回旋的开水在深泉中沸腾;飞尘聚集遮,蔽了日光,大火熊熊,烧毁原野,名都变得幽僻没有人迹,千邑寂静,没有人烟。这是百六厄运的定数,兴灭互相依存而交替出现。于是人人都产生争夺政权的企图,家家都有争雄称霸的念头,君王的旨命得不到遵守,在国家失去常态时谋求非分。所以倾覆的车乘在道路上相连接,生灵的血肉使土地变肥沃。活着的人惶恐不安使人哀怜,遥遥地无依又无靠;追求越是专注失望就越大,在虚无中寄托教义的真谛。

  66. 悠悠凉州道,极其荒凉凶险,渺小微末的我,在这遥远的西方,不是相约好了的聚会,确实是暗相投合来会合。跨过弱水建立基业,踏上昆墟作为城墙,控御奔马的惊骇的缰绳,在高峻的山峰上接上折断的车辕。悬崖高峻,重重险阻万丈,深邃幽暗,回旋高耸,丛生的草木纵横交错,河宽水深,狐狸野猫遍地,鹰鸷群鸣。生长出来本不是为我所用的,运用最恰当的方式如同影子和回声;结同心以制御万物,安抚远近于指掌之中;不是故意违反常情来此荒凉之地任职,而是暗相投合而前往,美德者因此来王庭,隐逸之人因此来效力。

  67. 赞美呀,当代的英才;努力吧,俊杰的哲人,希望能远远近近全部网罗招致,岂止是射钩之人和斩袂之人!有的解除镣铐而任职,有的后到而进入前列,在深山中寻求杰出的人才,不断地选拔才智出众的贤人。思慕张良的神遇,扬起大浪荡滁秽浊;想望孔明在草庐之中,运筹精妙的谋略而毫无凝滞;臧洪与诸侯慷慨盟誓,激励三军讨伐董卓。诵颂群豪的高卓举止,赞赏关、张的高超杰出,发誓报答曹操回到刘备那里,何等超绝的义勇!守住断桥而横矛怒喝,也是壮烈的雄姿。辉煌的南国之珍,英武的周瑜、鲁肃,在荆、吴奇绝耸立,显扬文采,赫赫武功,在鸟林运筹帷幄,在江边龙腾虎跃。摧垮盛大的敌军,如风飘如云举那样繁盛,继续樊、斡久远的业绩,与召、武的善美之道相同,如果不是刘、孙这样的大度,谁又能导致这样的大福!确实是乾坤所成就的大功,万物仰受风雨的吹拂滋润。

  68. 崏益已经荡平,三江已经扫清,建立盛大的功勋,太平兴隆的国家美好而有秩序,扬鞭驾驭群龙,繁荣昌盛超过万年,仰慕远古圣贸的遗迹,景仰高山的美德。将要竖起红旗出发,驾长车而迅速出征,高举帅旗,压倒西风,拂动飘扬的华丽旌旗,凭借皇帝的神灵,协调五星运行的规律。雄武的公侯捍卫园家,恭敬谨慎的大臣,尽力斩杀贼寇驱逐强敌,消灭那坏人。将为天子扫除浮尘,拯救堕落的薄德。与昌寓一起当骖乘,到襄城才停下。知道去除祸害就在此举,体会到牧童所说的话,审察时机出现的微小征兆,要废寝忘食、勤勉不怠。在素帛上简略地表达心声,寄托精诚之心于白日。

  69. 文学赏析

  70. 此赋分六段。第一段追述自己原本崇尚老庄思想,希企隐逸无为。第二段解释自己"弃玄览,应世宾",改变人生态度,入仕任官,乃是出于匡整时局,希图再建虞夏之世的愿望。这段的核心,在于辩白作者自己并没有任何个人荣利追求、权位野心。第三段分析前、后凉政权灭亡给地区社会带来的丧乱,以及权力真空造成的争夺厮杀的可能与众人"逐鹿之图"、"雄霸之想"的虚妄性,向各路实力派发出告诫。第四段描述西凉创基的艰难,上下"冥合而一往"、"执同心以御物"的团结精神,广延人才的政策。敞开大门,招揽英雄,向实力派人物表示诚心的加盟邀请。第五段呼吁各位隽哲,不分出身,不分先后,追踪张良、孔明、曹操、关羽、张飞、韩信、樊哙等豪杰俊彦之迹,把握人生机会,建功立业,共图创建、维护汉家天下。第六段畅想将来的蓝图,企盼有像当阳长坂坡赵云那样的忠勇之士,拯救西部战局。进而再一次以自己"遗餐而忘寐"的渴念,呼唤人才们上应天意,下审时机。尽早来归。全赋以个人经历为经,以河西政局衍变为纬,前三段历述西凉建立之前的形势变迁,后三段细评西凉建基以来的惨淡经营,其中表达的志向,是在河西长期纷争动乱中逐步形成的,是面对重重困难不屈不挠要尽力去实现的,统一河西、建功立业,是作者不容推辞的责任所在,面对挫折失败,此志弥坚。本传所载著作于西凉建初元年(405年)、三年(407年)两次奉表给东晋王朝,前表所云"叩心绝气,忘寝与食,雕肝焦虑,不遑宁息",后表所云"抚剑叹愤,以日成岁",反映的也是作者有所作为的急切心情。一赋两表,同期先后写成,相互参照,不禁令人击节称赏。

  71. 全赋通体骈偶,辞采清赡,篇章疏朗,气势峻拔,骨力开张,情挚言恳,名曰"述志",实为一篇政治招贤宣言,体现出作者念念不忘匡复晋室、统一国家的大业,尽管日月流逝,江南无音,但壮怀激烈,情笃意切。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181:苏轼•留侯论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前218年(秦始皇29年)在古博浪 ...

  • 古文学习∣匹夫之莽与侠之大勇:留侯论

    每天一篇古文 最近妈妈愈发觉得,良好的古文功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汉语这么语言,古文拥有简洁而力透纸背的魅力,这是我们母语的根基,更是我们的传家宝. 这个寒假,我们先从苏轼的<留侯论>开 ...

  • 张良:想为世间留下一点理性。

    "运筹帷幄账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对张良的评价.然而张良却推辞不受,原因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quo ...

  •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

    青凤 2021-09-30 阅读 30 王棨 / 青凤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   王棨(以「春夕游幸,见天师术」为韵)昔在明皇帝,召叶尊师.当新岁月圆之夜,是上元灯设之时.帝谓京洛,他处固难比也:师言良 ...

  • 【今天一谜170111】西凉马孟起,人才也,自来自去任纵横(晚清英雄一)

    西凉马孟起,人才也,自来自去任纵横(晚清英雄一)[不需任何符号,直接回复谜底即可]★欢迎进入主贴底部评论.拍砖.赞赏.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揭底,公开作者★ 是否抱怨上次的点子(4字大度者行为,卷帘)不计 ...

  • 《西凉掌》仇志刚

    《西凉掌》仇志刚

  • 十八路诸侯联军真的打不过一个西凉董卓?背后原因后令人唏嘘不已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渤海太守袁绍伙同东郡太守桥瑁等一同伪造了三公文书,谎称献帝和百官受董卓倾轧,盼望各路诸侯兵马进京勤王,讨伐董卓.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诸侯听说后纷纷起兵进行积极响应 ...

  • 大汉的最后机会——王允为何拒绝西凉军归降?

    王允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连立传的资格也没有:但这并不等于王允是个无足轻重的人. 客观地说,王允是个改变了东汉历史进程的大佬.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董卓被杀,王允.士孙瑞.杨 ...

  • 《显志赋》

    冯衍 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少时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冯衍辞不肯仕,后为更始将军廉丹,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更始二 ...

  • 西凉故事

    说了那么多美丽富足的故事,今天我要说一个低微贫穷的故事. 为了增强故事的合理性,我将它定位在我的家乡,西凉.众所周知,西凉是一个众山环绕不见天日的地方,直白地说,它是一个穷乡僻壤.这里的经济就像蜗牛一 ...

  • 一马离了西凉界:“冬皇”孟小冬秘辛

    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去世 图为孟小冬和杜月笙结婚时的合影 原载:<档案春秋>2014年第9.10期 作者:沈寂 衲按:本号去年7月曾推送过一篇<一马离了西凉界--我在香港见到 ...

  • 歌曲三首 风华正茂(汪小林词) 科创有我(黎强词) 我们的青春从黔西起航(韩志华词)

    歌曲三首 风华正茂(汪小林词) 科创有我(黎强词) 我们的青春从黔西起航(韩志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