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武汉大学: 探究OMA1代谢重组驱动结直肠癌的发展
相关推荐
-
小鼠原代细胞分离提取实验技术介绍
原代细胞(Primary cells)是指来源活体组织,经特定分离方法制备而成的初始细胞.原代细胞离体时间短且不经过永生化过程,其生物学特性未发生很大变化,仍保持原有的遗传特征,可更好地反映细胞在体内 ...
-
FBXW7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
FBXW7是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SCF E3泛素连接酶.在大多数情况下,FBXW7识别磷酸化底物并促进它的泛素化降解.FBXW7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属于F-box蛋白家族的一员,为SCF(SKP1-cull ...
-
陈根:线粒体DNA突变,提高癌症生存率?
文/陈根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是细胞主要的能量来源,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形态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线粒体 ...
-
房静远等GUT突破:具核梭杆菌增加糖酵解以促肠癌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687期日报. 仁济医院:具核梭杆菌调控大肠癌糖酵解的新机制 Gut[IF:19.819] ① 分析33位结直肠癌(CRC)患者,发现具核梭杆菌丰度与患者糖代谢较高相关:② 具核梭杆菌通过增 ...
-
EMBO reports|武汉大学免疫代谢中心揭示OMA1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重组,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由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的不可逆缺陷,许多癌细胞维持着增强的有氧糖酵解.这种被称为沃堡效应(Warburg effect)的现象最近受到挑战,因为大多数癌细胞都保持OXPHOS.然而,癌细 ...
-
协和医科大学:结直肠癌中TP53通路影响HGS介导的外泌体形成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对细胞间通讯非常重要.然而,TP53在结直肠癌(CRC)中调控外泌体产生的作用尚不清楚且有争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赵晓航研究员等评估了从HCT116 TP53野生型 ...
-
聚四海英才,共话健康未来!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
5月29日,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历时2天,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 ...
-
多糖界明星铁皮石斛多糖或可干预难缠的新“富贵病”——结直肠癌
千百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我们的肠胃早就习惯了"素食".建国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粗粮被"踢出"餐桌,鱼肉成 ...
-
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与肠癌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肿瘤细胞是一群生长活跃的细胞,相比于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需要更多的能量,因而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细胞的关键标志之一.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重要细胞器, 是糖.脂肪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通过三 ...
-
东南大学:工程化的外泌体通过共递送miRNA抑制剂和化疗药物,逆转结肠癌的耐药性
5-氟尿嘧啶(5-FU)是结直肠癌患者的常规治疗药物,但5-FU的耐药性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肖忠党.陈宝安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Nanobi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