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平脉辨脉法!(一、二)
相关推荐
-
《伤寒论集注 第3部分》 清·张志聪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鞭.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此节申明上义缓迟之义,寸口脉缓而迟,承上义而言也.上又云:卫气 ...
-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二)
研读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一) 清末民间中医手抄本<医道捷径>之脉法第二篇: 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腑气血 ...
-
《伤寒论 辨脉法》第一段
最近有同行与我讨论<伤寒论>,我想了想就通过公号形式进行阐述我的看法,采用的底本是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
-
读经典 | 《伤寒论》辨脉法平脉法(原文) | 山海精舍
<伤寒论> 辨脉法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
-
敦煌写经 英藏 S.0202伤寒论、辨脉法
敦煌写经 英藏S.0202 伤寒论.辨脉法 尺寸:28×168厘米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 ...
-
『医宗金鉴』辨脉法篇
辨脉法篇 辨者,别也.辨脉者,辨别诸脉之名也.法者,诸脉部位至数,形状相类相反,别之各有其法也.脉名者,如浮.沉.迟.数.滑.涩诸脉之名是也.部位者,如浮.中.沉.上.下之部位是也.至数者,如迟三至, ...
-
辨脉法之若阴气前通者
中医书友会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二(19)
那么很多朋友就讲,我摸了半天了,没感受到这脉气在哪呀?怎么样才能感受到脉气呢.这个,有一些小的技巧,如何去感受脉气,第一呢,你自身呀,首先你的感触,指尖感觉要保持一个敏锐的一个感觉.所以摸脉的手要注意 ...
-
伤寒至简脉法:浮中沉三脉法!
伤寒至简脉法:浮中沉三脉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 ...
-
卷第一 辨脉法(1)
[原文]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译文] 问:脉象有阴脉阳脉之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答: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