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正源(下)——第一节 存、在、象
相关推荐
-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与讲解)
长得提神2018-09-10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著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拉萨尔所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第三篇(<论认识>) ...
-
认知定势、思维具体和思维整合
认知定势( cognitive set)在认识活动中的一种主体能力.包括世界观.经验.知识和需要意识.价值观念及意志.情绪等诸方面的因素.心理学家乌兹纳杰提出:"定势是主体整体的动力状态,是 ...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 ...
-
《老子》关于“道”、“一”和“中”
作者:龍雲之子 前言 "一"和"中"字,经常被古人借用来表示"道",说明这三个字有着必然的关系.必须搞清楚这三个基本汉字的本意,利于我们理解 ...
-
易理正源(下)——第二章 观物 第一节 观物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章 观物 认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现代哲学认为,认识的形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在重复中不断提高,中国古人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观物,观物的过程要比上述过程更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样的 ...
-
易理正源(下)——第三章 物质领域论的导出 第一节 阴阳与太极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章 物质领域论的导出 有了认识论的知识,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观,结合前面介绍过的<易经>太极理论和日常实践经验,利用阴阳五行和八卦的原理对现代科学理论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它们共同的科学元 ...
-
易理正源(下)——第四章 宇宙模型 第一节 宇宙探源
第四章 宇宙模型 第一节 宇宙探源 夜晚,仰望天空,繁星点点,在这样的时刻,我估计,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对天空的好奇和探究天空奥秘的欲望,因为那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才智之士,耗费时 ...
-
易理正源(下)——第五章 物质领域论与现代科学体系的兼容性 第一节
第五章 物质领域论与现代科学体系的兼容性 物质领域论对现有科学体系最大的改进在于从两个方面研究问题,中国文化讲究阴阳,在物质领域论中充分体现了阴阳的观点,阴成形,体现在核心领域和主动领域,构成了物体 ...
-
易理正源(下)——第六章 用物质领域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第一节
第六章 用物质领域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在现代物理学的领域中,传统物理学自成体系,相对论给出了一个让人不好理解的光速不变原理的假设,违背了经典物理学思想,而量子理论更是建立在了统计学的基础之上,彻 ...
-
易理正源(下)——第一章 从认识论说起
第一章 从认识论说起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遵循共同规律的理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一般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问,自然摆脱不了认识论的影响,广义上来说,人也是物质,认识也是物质与物质之间 ...
-
易理正源(下)——第二节 记、忆、认、识、知
第二节 记.忆.认.识.知 上一节我们讨论了认识的基本链条:从在到象,再到存,完成存在的认识过程.今天来讨论实现这个过程的细节问题. 记字新华字典中的解释:记(ji)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 ...
-
易理正源(下)——第四节 对与错的判断依据
第四节 对与错的判断依据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对与错的判断,判断对与错的依据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就来探讨对错的判断依据. 百度知道对"对""错&quo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论有无
第五节 论有无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有和无呢?因为物质领域论是从<易经>发展而来,而<易经>是"原始要终以为质也"的学问,所以,弄明白有与无有利于加深对事物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