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论有无
相关推荐
-
大道无为1:道可道,名可名。道是客观存在,名是人类实践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知,将决定对整个<道德经>理解的准确与否 ...
-
如何理解《易经》和《道德经》中的“道”
我接触<易经>和<道德经>大约有二十年了.一直似懂非懂.也看了很多人的讲解,感觉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两本书讲清楚,遇到关键问题总是闪烁其辞! 最近我把这些年自己对这两本书的几个主要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物质领域的特点
第五节 物质领域的特点 建立了物质领域的概念,就能讨论物质领域的特点.物质领域论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物质领域是分层次的:就是核心领域,主动领域,相对领域和影响领域的前后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两个或两个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未来空间和宇宙空间
第五节 未来空间和宇宙空间 宇宙空间是由宇宙本体的辐射场开辟出来的,所以,在宇宙空间中就留有宇宙辐射场的某些特性,宇宙空间在这个模型中定义得比较清晰,大家也比较好理解.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宇宙空间在 ...
-
易理正源(下)——第五章 物质领域论与现代科学体系的兼容性 第一节
第五章 物质领域论与现代科学体系的兼容性 物质领域论对现有科学体系最大的改进在于从两个方面研究问题,中国文化讲究阴阳,在物质领域论中充分体现了阴阳的观点,阴成形,体现在核心领域和主动领域,构成了物体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物质领域论与传统文化兼容
第五节 物质领域论与传统文化兼容 本书从认识论说起开始,一直在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汉字讲到词汇,从阴阳讲到太极,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经过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总结,推导出物质领域论的结论,整 ...
-
易理正源(下)——第五节 天空的星系万年不变的解释
第五节 天空的星系万年不变的解释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晚上看到的星星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位置有所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翻开古人的星象记录,就会发现几千年都是 ...
-
易理正源(下)——第一节 存、在、象
第一节 存.在.象 在讨论认识以前,先建立存和在的概念,这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前提,用科学的术语说就是客观存在是认识的标的物,有了存和在的概念后,其它概念才有牢固的基础. 在(zai):在是生存, ...
-
易理正源(下)——第二节 记、忆、认、识、知
第二节 记.忆.认.识.知 上一节我们讨论了认识的基本链条:从在到象,再到存,完成存在的认识过程.今天来讨论实现这个过程的细节问题. 记字新华字典中的解释:记(ji)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 ...
-
易理正源(下)——第四节 对与错的判断依据
第四节 对与错的判断依据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对与错的判断,判断对与错的依据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就来探讨对错的判断依据. 百度知道对"对""错&quo ...
-
易理正源(下)——第二章 观物 第一节 观物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章 观物 认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现代哲学认为,认识的形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在重复中不断提高,中国古人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观物,观物的过程要比上述过程更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