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八 臣事实辨中
相关推荐
-
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生母辩及延续
<大明风骨>节选<周藩实录结语>明朝中后期以来,有关"燕王.周王为孝慈马皇后所生与否"议论始终不绝.首先是永乐皇帝生母问题,仁者爱人,认为"< ...
-
烛影斧声:这是一桩至今未解的千年悬案
在开宝九年(976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宫闱之中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赵匡胤挥舞斧头的影子,似乎一直萦绕在值班宦官王继恩等人的脑海里. 确实,"斧声烛影"的传说中最让人忘不 ...
-
赵匡胤死后,为何皇位没有由儿子继承,而是由弟赵光义继位了呢?
在我国古代,皇位的继承一般选择的是"立嫡立长"的规矩,此说法也经过历史沉淀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是对维护皇权最为稳妥的方法,大臣们也更不会有何异议.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 ...
-
王师旦取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一)
当时,冀州有个叫张昌龄的文士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了一篇<翠微宫颂>的文章.太宗读后非常喜欢,于是命张昌龄以通事舍人的身份在自己身边侍奉. 起初,张昌龄和另一名叫王公瑾的进士都以文章做得好而闻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九 臣事实辨下
萧何治未央宫,髙祖见其壮丽,怒曰:天下匃匃,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未定,故可因以治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上悦.唐明皇时,太庙四室壊,上素服避正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六 君事实辨下
光武封功臣,邓禹.呉汉皆食四县.丁恭议曰:古者封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近世议者以光武为非.予谓恭固逺虑,然光武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五 君事实辨上
汉髙祖谓吴王濞状有反相,因附其背,云,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汝耶?应劭曰:髙祖有聪略,及相径可知,至于东南有乱,克期五十,占者所知也,斯言良是.然谓其能知反相,亦恐未必然,盖因占者而意之耳.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四 新唐书辨下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四 新唐书辨下 张籍传载韩愈荅籍论佛老书甚无谓,特以无事可録,姑填塞云耳.呉元济传后全载平淮西碑文亦不必也.磨碑事,旧史载于韩愈传,而新史附于元济传,不若旧史为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二 新唐书辨上
作史与他文不同,寕失之质,不可至于芜靡而无实:寕失之繁,不可至于疎畧而不尽.宋子京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镌,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其事实则往往不明,或乖本意,自古史书之弊,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 诸史辨惑上
五帝之名,史记以黄帝为首,书序以少吴(昊)为首,其说不同.要之少昊,黄帝之子:颛顼,黄帝之孙:帝喾,黄帝之曾孙,而尧帝,喾之子也,初皆传之子孙,至于尧.舜,其子不肖,不足以付大器,乃始有禅让之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七 臣事实辨上
扬子以子胥鞭尸藉馆为非,东坡曰:父不受诛,子复雠,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子由论之则不然,曰:士不幸至此,不足以言功名矣,而至鞭旧君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三 新唐书辨中
东汉时,会稽父老送刘宠曰: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盖爱誉甚之之辞耳.新史云,李栖筠为常州刺史,捕斩贼党皆尽,里无吠狗.田仁会为胜州都督,捕格夙贼,夷之城门,夜开道无寇迹.实録之事不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一 诸史辨惑下
赵禹传云,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絶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此当以不行报谢为句,而师古以报谢属下文.予固疑之,及读三刘汉书,既已刋正矣. 霍禹怨宣帝曰:大将军坟墓未干,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