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心悟》之七动结促代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试解No.178

    178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本条顺着上一条(<伤寒论& ...

  • 中医28种脉象

    浮脉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 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 ...

  • 促|结|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

    促|结|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促脉特征: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气虚弱,阴血减少,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歇止.若真元衰 ...

  • 脉诊笔记(五零)

    促脉,脉来急数而又有不规则的间歇.多见于阳热亢盛而兼有气滞. 血瘀.停痰.食积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促脉须与近似脉数脉相区别.促脉脉来急促有间歇,而数脉频率快无间歇.促脉与结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 ...

  • 《脉学心悟》之二浮沉迟数

    李士懋脉学心悟: <脉学心悟>之二浮沉迟数  浮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部位概念,凡轻取而能诊得的诸脉,不论大小迟数,只要脉位在浮位,皆称为脉浮,如虚脉.微脉.洪脉.革脉等:另一种是指具有严格 ...

  • 《脉学心悟》之三滑涩虚实

    <脉学心悟>:滑脉     滑脉之象,往来流利,如贯珠转动,往来前却.<脉经>曰:"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滑与数,皆往来流利.但滑脉的主要特 ...

  • 《脉学心悟》之四长短洪微

    脉学心悟:长脉   (一)脉象   长脉过于本位.上过于寸,下过于尺.不大不小,不疾不徐,直上直下,名之曰长.若仅上部脉长,名之曰溢,若仅下部脉长,名之曰覆.关脉位居寸尺之间,上则为寸(关脉腕端),下 ...

  • 《脉学心悟》之五紧缓芤弦

    <脉学心悟>:紧脉 (一)脉象   紧脉的主要特征就是左右弹指,不拘于指下一定部位,这个特点,古人喻为"转索"."切绳"."纫箄线&quo ...

  • 《脉学心悟》之六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之六  濡弱革牢散细伏  脉学心悟:濡脉 (一)脉象   濡即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软脉,即是濡脉.   软脉的 ...

  • 学经典悟经典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

    学经典悟经典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三阳证,皆有寒热,无寒热,无阳证,阴者静,舌上胎滑者,阳虚水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攻则耗本气,虚更甚,病不愈,更伤本体,犯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浮沉迟数四脉和结促动代四脉

    浮脉随手起,总是虚之征.诸病忌升散,中下复其根.以指按至沉部,随指而起,即往上浮,是为浮脉.并非浮中沉三部,浮部有脉,中部.沉部无脉.浮而向外,中气虚也,浮而脉小,其虚更盛.浮弦鼓指,则兼肝风,外感脉 ...

  • 毛德西方药心悟: 五参顺脉疗胸痹,益气养阴活血脉【转载】

    毛德西方药心悟: 五参顺脉疗胸痹,益气养阴活血脉 发表者:赵东奇 148人已读 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

  • 本草心悟:石膏药征学暨“主中风”发微

    早期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有载石膏,<神农本草经>载"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