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90【千层底布鞋】
相关推荐
-
俺娘纳的千层底
前几日在一家布鞋店闲逛,一双人工做的"千层底儿"布鞋吸引了我.一问价格,吓了一跳.售货员说:"一双500元."虽然穿着非常舒服,但最终因为价格原因没舍得买. 商 ...
-
【文学百花园首届全国大奖赛】(34)母亲做的布鞋 | 吕瑞杭
作者简介 吕瑞杭,喜爱文学 是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 近半年来在采风网发表作品80多篇,在中国作家网发表40多篇,多是散文与随笔,现在石家庄市赞皇县南清河乡卫生院工作 . 母亲做的布鞋 前几天回家照顾 ...
-
韩乾昌 || 母亲的千层底
再没比母亲更巧的人了. 这是村里人说的.母亲做的饭,人说"煎爨"(香气浓郁扑鼻,爨,音cuan):母亲做的衣裳,人说"吃板"(合身,熨帖之意):母亲走路,人说& ...
-
卷耳 | 千层底布鞋
千层底布鞋,就是大姐给我拟定的题目之一.她还不辞辛苦的为我讲解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流程.优点和布鞋引发的思考,给我发来她做的千层底布鞋以及鞋样子.夹纸(后文有叙)的照片,并且给我打气,说我一定写的很好等等 ...
-
【衍水散文】第二十四期|母亲做布鞋
点击上方 " 衍水文学" 可以订阅我 刊首语 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失去中,我越来越懂得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from 荞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 ...
-
【大荔文苑】闫招枫:母亲的千层底
母亲的千层底 文/闫招枫 母亲手很巧,会缝制千层底布鞋,全家7口人的穿鞋都是她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无论夏天的单鞋还是冬天的棉鞋,每年至少一人两双,一单一棉. 就象南方的姑娘会刺绣一样,北方的女子好象天 ...
-
骆淑景丨母亲的手工鞋
我初中毕业后,开始帮母亲做针线活.那时,一年到头一家老少从头到脚的穿戴都靠母亲两只手.白天,她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下工回来还要做饭,刷锅洗碗,扫地喂猪.晚上,收拾完毕,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才能 ...
-
上学记|鞋子的故事
解晓东有一首歌曲<中国娃>是这样唱的: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留下的布鞋/李兴柏
前几日收拾旧物品,见到了一双60多年前的布棉鞋,是巧手母亲为爷爷做好,而未上脚的绣有云子卷的黑帮布棉鞋. 母亲留下的这双棉布鞋,鞋底厚度达12厘米,鞋底共有8层袼褙(32层布),总共有1736个针眼,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