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兰州,赏优课;满载收获,兴归来

        秋染兰州,赏优课。国庆前夕,有幸参加《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此次之行,满载着期许,满载着希望。十六节课,带给我的是震撼,是思考,是启迪。

    一、课堂是儿童的课堂,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充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本着以儿童成长为基础,制定目标,设计教学。

1、课堂中要舍得给学生时间。不仅仅是读书的时间,更包括现在很多人忽略的给学生写字的时间,给学生习作的时间。

2、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尤其是现在的统编教材,不管是阅读的策略还是习作的方法,教材中都会有清楚的呈现,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更是清楚的罗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些概念,一些方法,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贴标签和概念化。老师们最容易或者说最简单的认为,把这些知识或者是概念、方法教给了学生,进而只去练习就可以了。

每一项技能,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之下,去体会。(例如,五年级,有目的地阅读,不是单一的告诉她要这样阅读就可以了,而是在带领学生体验之后,有了这种真正的体会才可以。)

  二、课堂教学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指向表达。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理解内容,交流感受,忽略了表达方法的学习。因此,统编教材非常清晰的把表达方法呈现出来。而且教学中,不管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都会看到表达方法。

最重要的是,这次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每节课都有方法的指导,不管是识字写字的方法,还是阅读的方法,或者是表达的方法,每节课,都能够在教师的教学中清楚的看到方法指导的影子。

有的老师为了突显方法的指导,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概念学习课,把一些方法贴上标签,总结给学生。这样的现象也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

虽然注重了学习方法指导,注重表达方法的学习,但这并不是要忽略对内容的理解,只谈方法,只谈表达,而是在教学中,老师要更多的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评价的方式和内容。

十六节课,最大的启发就是,每一位老师都在评价上下了功夫。不管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每位老师都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课堂中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互相补充,互相更正,真正的让我们看到了学生间的互动。(《在柏林》这节课体现的最为明显)

除此之外,这次课例观摩,让我对表达(习作)课中的评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在教师评价,做的好的是让学生之间互评,而这次课例中,让我们看到最多的表达课,学生的自评是很重视的。而且,学生自评,互评之后的修改,是今后在习作教学中要尤为关注的。

至于教师的评价,这次课例观摩后,陈先云先生以反问的口吻,问了几个问题,无形中是在再告诉我们,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诊断,学生是要在教师的评价基础上有提升的。所以教师的评价语就更要有针对性,而不是范范的“好好好”,“棒棒棒”,“不错不错”……

   四、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这次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脱离生活实际单纯的在课堂中学习语文是无意义的。

不管是口语交际课(《做手工》)还是阅读课(《我是一只小虫子》),或者是表达课(《插上科学的翅膀》、《我的心儿怦怦跳》),老师都在力求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其实,这样的课堂,也让我无形中感受到了语文这个学科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基础之上的,脱离生活实际学语文,会让语文没了生机。

五、读书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基础。     

这里的读书,更多的指的是课外阅读。以往我们曾接触过“一篇带多篇,整本书阅”的教学,也都旨在让学生去大量的阅读。但这次课例观摩,更给了我们直接的触动。

统编教材中,更多的关注了表达,不仅仅是口语交际,还有表达单元(直接学习表达方法的,这其中会有大量文章的介入)另外表达(习作)更是需要前期读书的积累。(《插上科学的翅膀》,学生如果没有读过科幻作品,这次习作很难完成。)

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十六节课,让我看到最多的是老师们或多或少的都利用了学习单。(有的呈现的是预习,有的是课堂中教师给出的锦囊妙计,还有的是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的方法)

因为是课例观摩,所以学习单的使用还不算完善,但学生在有任务的情况下学习,尤其是指向性很强的时候,效率是有所提升的。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

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的微信:xxyggg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