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四
相关推荐
-
卷四16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自硬,而为阳明病矣.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注 凡伤寒,无论三阴.三阳,若转系阳明,其人必有濈 濈然微汗出之证,始为转属阳明也.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 ...
-
对《伤寒论》六病的认识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所谓伤寒之理,指的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之理论.由于年代久远,又是一部残书,初学者比较困难. ...
-
戴个帽子吧
有些人容易出现感冒发热,可以考虑戴个帽子保暖头部,故帽子尤其适合孩子和老人等群体. 这是因为伤寒发热,很多是伤寒直中厥阴,为头部受寒所致,故戴个帽子保暖头部,可以避免伤寒发热. 凡突然感觉头晕无力,大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四: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
6月29日 七四: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五: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
6月30日 七五: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四七
5月30日 四七:「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这条辨的意思在说:治病是以脉证为重,时间再久,如果还是「桂枝汤」证,照样开「桂枝汤」. 不是只有七天,病情不一样,所以北极的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四二、三
5月26日 四二.三:「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 麻黄又名「青龙」,大青龙汤,实际就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四
4月13日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一开始初得病,是在人体的表面,也就是太阳,如何知道病有没有入里,如果是进入阳明,就是肠胃,阳明无死证,也就是病进入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四)
伤寒论第90条辨: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原文解释:本来应该发汗,反而治以攻下,这样治疗是错误的:如果先用发汗解表,表解以后再用下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四)
我们来看看白虎加人参汤的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里,甘草三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里面有人参,知母和石膏,其次还有炙甘草和粳米,人参主 ...
-
陪孩子过好暑假——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八十四)
那么整整过了一年以后正逢暑假开始,我们今天呢,就聊一聊孩子的暑假这个话题. 之所以选这个话题呢,是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呢,就是临近暑假的时候,我儿子班上的同学家长在问我,他是某某妈妈,你们今年暑假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