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自信自卑与真实水平——认识自己

“知识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幻觉。”

这句话出自美国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之口,这句话在职场中也有另一层解释:

一些人常常自持甚高自以为是,但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压根什么都不懂,还在随意干涉和指点别人的方方面面。

简单点说就是,过度自信偏差。

而恰恰是这一点,足以让自己的认知缺点暴露殆尽。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作者:Ray先森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01

越无知的人

越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在英国老牌职场剧《办公室》中,瑞奇·热维斯扮演一位叫大卫的职场人,这个大卫常常翻着白眼肆意在职场中大谈族裔、性别等敏感话题,惹得身边的同事对他又反感又讨厌。

实际上,他不过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那些人的翻版而已,无非是有些夸张而已。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这种人:

他们认为自己头脑敏捷、办事高效,实际上愚昧无知、笨手笨脚,还常常喜欢对别人的生活和工作指指点点。

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1999年,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及其研究生贾斯廷·克鲁格合作发表一篇论文,提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在这个效应中,你可以看到的是:

平庸的人都不会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之处,也可以说,他们没办法认识到这一点。

就好比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然而然也就常常陷入单一的认知里不以为然。

邓宁-克鲁格效应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从上图可以看到的是,能力水平高的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而陷入某种绝望。

但大多数人会随着能力水平越低而越高估自己的能力,以致于人人都觉得自己非常自信非常聪明。

其实在今天的职场社交和工作中,这种盲目自信和自信偏差的情形真的是随处可见:

明明什么都不懂,还冒充外行人指挥内行人;

常常自以为是,感觉所有人都不如自己聪明;

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却常常坚持把错的当对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止一种,其中之一就是“自负”,因为没有人愿意主动承认自己不聪明,就像安徒生笔下的人,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看不到皇帝的新装,于是一次次闹剧就这样上演着。

对于这类人,邓宁也曾给过对此作出如下评价:

所谓无知并非脑袋真的空空如也,而是塞满了各种无关或错误的生活经验、理论、事实、本能、规划、算法、启示、暗示或预感。很遗憾,它们貌似是实用和准确的知识,其实却不然。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一些道理小朋友都能理解,而大人们常常却无法接受。

不过是因为大人脑子的想法太多了,根本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正确。

既然如此,只相信自己觉得对的那一个就成了主流选择。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

当你意识自己错了,你还有机会遇见对的。

但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是对的,你只能永远生活在错误之中。

02

为什么总有人

觉得自己无比正确?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人为了诬陷六子,故意说对方吃了两碗凉粉却只给了一碗粉的钱。

六子百口莫辩,无论说什么众人就是不信,无奈之下,只好破腹取粉,结果自己枉送了性命。

这个故事虽然夸张了一点,但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就是很多常常为了证明自己的一面之词而胡说八道,甚至振振有词。

记得有一回,在公司里穿了一套西服上班,其实是刚刚入职的时候,为了显示正式感和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尊重。

结果,我的上级领导看着我说了一句:穿西服的都是傻X。

说完这句话之后,现场只留下一脸蒙圈的我和周围满脸尴尬的同事。

其实职场人都明白,穿西服本身就是一种职场传统,即便不喜欢也不至于开口骂人吧?

这也正是问题的关键之处: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自己就无比正确?

有时候,我们会凭借现有的知识和范例体系去试图了解整个世界,拼凑各种信息来证实自己的各种想法,根据自己创造的理论来揭示那些模棱两可的经历,经过主观臆断的强化后,我们发自内心地觉得我们无比正确。

倘若有人胆敢反对或者鼓吹别的意见,我们就会对他们怀有戒心,甚至是敌意。

很多人其实不过是自己观念和偏见的奴隶。

人们对于外部信息的筛选,很容易受到自己先验信念的影响,会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和增强自身固有观念的各种证据,对否定性的证据视而不见,有时候甚至会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念人为地扭曲信息,以强化自己观念的“正确”,满足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就像上文那个领导一样,自己觉得穿西装不好,看到谁穿西装都想着要diss一句,无非是想找个说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已,你要真和对方正面硬刚,他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顶多是举出什么“买保险、发传单的都是穿西服的”之类的过时论点。

其实,对于这类人的认知缺点,邓宁-克鲁格效应早就提过相应的说明和解释: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就处在认知曲线的不同阶段。你在某些领域可能是专家,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表现出色,但在剩下的领域,你可能在最弱的那群人中。

如果不能承认自己生命中的局限性,反而时时刻刻拿无知去放大自己的缺点。

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即便别人当面不戳穿对方,

背后不过也是惹人笑话而已。

03

自知之明

是另一种批判性思维

古人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对一个职场人来说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你用心一点观察,你会发现职场上那些自我认知水平比较高的人(知道如何观照自我,清楚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做出的决策更明智,在生活和工作上也会更出色,和别人的关系也更健康。

那如何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在职场社交中不轻易踩雷入坑?

职场心理学家塔莎·尤里克在她的新书《自知力》里说,一般的自我认知有两个方面:向内探索和向外探索。

向内探索的自我认知是指内省,也就是了解自己本人。

而向外探索的自我认知,是指正确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这里当你遇到自我认知的难题时,不妨可以对照以下4点看看:

1. 在沟通的时候多换几次对象,看看对方反应

如果某件事每个人听完后都是统一反应,那说明你的话没什么歧义,但如果每个人对你的沟通都有截然相反的态度,那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表达有误?

2. 别在不懂的问题上,故意装懂

如果某件事真不是自己的专长,切记不要轻易发表见解,特别是压根不懂的时候。

3.每次在说话的时候,尽量少用“我”开头

一个人常常喜欢用“我”开头,多少有点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人大多容易划入固执和狭隘的泥潭,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很难接受。

4.遇到不同的观点,先别急着反驳

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是在自己不懂的时候虚心请教和学习,而不是让自己的无知在自己的固执下越放越大。

有时候,自知之明常常是另一种批判性思维。

这种思维,让你不惮于流言蜚语,知道自己的缺陷是什么,更有勇气跨越自己的绝望之谷,直至开悟之坡。

04

写在最后

《教父》曾经有句话说得好:

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注定是不一样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长,始终是和自己的认知做斗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绝对少不了“自知之明”的加持。

自知之明,换个说法就是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情况,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越自知,越有知。

而不是自顾自的纠缠在自己的陈旧狭隘的认知里,一生不得出口。

这也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最该拥有的态度。

关于作者:Ray先森,职场教育工作者,36氪&领英专栏作者。微信公号:Ray先森。

(0)

相关推荐

  •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它却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简单.正如作家刘同说的那样:"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无论是学生时期的答题求解,或 ...

  • 越优秀的人,越懂得承认自己的无知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局限的,优秀的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认知的边界,边界之外代表着"无知",越优秀的人越能够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普通的人则会陷在局限的认知里-- 作者:柳一一 来源:一一道 ...

  •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学来的东西不加思...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学来的东西不加思考生搬硬套,这样的博学比无知更可怕.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网络时代,现在我们知识来源也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之上. 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提高智力,增强辨识力加强理性 ...

  • 也说“无知的乐趣”

    文/刘荣跃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无知"通常带有贬义.但你知道"无知的乐趣"吗? 最近我阅读.翻译了英国散文名家罗伯特·林德的名篇<无知的乐趣>后 ...

  • 罗翔:不要跟喷子辩论,知识越贫乏,他就越自信,越不讲逻辑

    罗翔:不要跟喷子辩论,知识越贫乏,就越自信,也越不讲逻辑! 罗翔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莫名的勇气和自豪感. 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于此相对立的观点. 夜郎自大是 ...

  • 邓宁-克鲁格效应

    在生活中,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刚入职不久,就觉得自己已经能把工作做得相当好,期望升职接受更大的挑战: 他们自己打球水平不高,却总是在论坛上对职业球员的球技.教练的战术安排指指点点: 他们看到一 ...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知识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幻觉." 这句话出自美国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之口,这句话在职场中也有另一层解释: 一些人常常自持甚高自以为是,但很多时候他们根本 ...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你在职场或者生活中是否会遇到这样的两类人. 一类人能力一般,但却自持甚高,认为自己无所不会: 另一种人,学识渊博,却为人谦虚,虚怀若谷. 你想成为哪一类人呢?可能你心中已有答案,那如果避免成为第一类人 ...

  • UC头条:为什么 「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知识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幻觉." 这句话出自美国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之口,这句话在职场中也有另一层解释: 一些人常常自持甚高自以为是,但很多时候他们根本 ...

  •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脑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脑残. 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 ...

  • 科学解释: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文:佚名 来源:无所不侃 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 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脑残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脑残. 1995年 ...

  • 达克心理效应: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达克心理效应: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 达克效应: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文:佚名 综合自:无所不侃.读书笔记与生活随笔 哲学社鸣谢 科学解释: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一个心理学现象:"达克效应"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脑残争论 ...

  • 心理学研究:越愚蠢的人往往越自大,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那些喜欢夸夸其谈.拥有迷之自信的人.有一句嘲讽的调侃"为什么你这么普通还如此自信?" 虽然这种自我良好的感受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种 ...

  • 科学解释: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自己&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