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泰戈尔《生之实现》||易客

              读泰戈尔《生之实现》
        
                                  一
        2020年5月份以来,我一直在读泰戈尔的《生之实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这本书。因为读了这本书,我的生命在这一年中意外地感到特别充实。
        1913年, 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从那时候开始,泰戈尔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人都非常熟悉泰戈尔的诗,也都读过不少他的诗。但是,他的哲思性的著作,我相信,很多人读的都比较少。而这肯定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缺撼。
        2020年,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我拥有了较多的个人时间,可以用来细细品读泰戈尔这本阐述印度哲学的书。  
        泰戈尔的《生之实现》由两部分组成,即《生之实现》与《孟加拉掠影》。前者,是1912年泰戈尔访问美国时的演讲集;后者,是泰戈尔1885--1895年的书信自选集。
       《生之实现》这部分内容,重哲思,围绕“证悟”对“梵我一如”的“实现”展开论述,将我们东方人的生命智慧,形象而诗意地道来。
        《孟加拉掠影》重慧感,将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等卑渺之物,作为宇宙存在的最高价值,用多样化的情感、浪漫的想像、透辟的哲理,渲染得呼之欲出。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知道了,自己原来对泰戈尔的理解,非常浅薄。
        这一点,正中了本书编者前言所言: “在泰戈尔获奖已经百年的今天,我们敢说真的不是将他看作一位只会写作如童话般纯净的诗歌的诗人,而是将他看作一位书写东方人之为东方人、人之为人的本真生活赞歌的哲人,看作开启自我灵性之门的圣人,看作将人类心灵精神提升至天堂般纯净、满足境界的导师?”
       泰戈尔的文笔是真的好。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泰戈尔在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能够给我以很大的启迪。我为此而陶醉。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非常深刻,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深刻。
        我觉得,泰戈尔的《生之实现》这本书是我们了解泰戈尔的哲学思想的最佳读本之一。缓慢而仔细地品读泰戈尔的这本书,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
        在这篇小文中,我想以泰戈尔的这本书为中心,写一点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对泰戈尔的哲思和他的灵魂的理解。希望能够获得我公众号读者的共鸣。
                                     二
        《生之实现》,由泰戈尔的八篇演讲内容组成:《梵我的关系》、《灵魂之识》、《恶之问》、《自我之问》、《在爱中证悟》、《在行动中证悟》、《美之证悟》、《无限之证悟》。
       《生之实现》是1912年泰戈尔访问美国时候的演讲集。也就是说,我们读到的是泰戈尔1912年的思想。这一年泰戈尔51岁,正是他的思想臻达最深邃的时候。也正是第二年(1913年),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与美国精英人士对话的时候,泰戈尔当然不会错过向西方人阐释印度东方哲学的大好机会。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很好奇,当年泰戈尔在美国演讲之时,他的听众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以怎样的包容力与接受力,听完了泰戈尔对印度东方哲学的阐释,以及他对西方当时的主流思维的批判。   
        在演讲中,泰戈尔面对美国听众,阐述了印度东方哲学中关于“爱”的认识。《 在爱中证悟》一文中,泰戈尔作了如下强调:
        爱的缺失是某种程度的冷酷麻木,爱的奉献是心识的圆满完善;
       与其说我们不爱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不如说我们不理解是因为不爱;
       因为爱是围绕我们万物的终极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它还是真理,它还是位于一切造物根源之处的喜乐,是自最高意识处射出的一道纯粹意识的白色光芒;
       所以,与此结合为一,与这种存在于外部宇宙也存在于我们内在灵魂的纯感觉结合为一,我们就必然能够到达心识的巅峰——爱。
       如果天空不再充满喜乐,充满爱,谁还能再呼吸或动弹?
         通过阅读泰戈尔的书,我也得以进一步加深了以下的认识:
        一个没有爱的人,只会从功利性上对“所爱”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但是,功利性短暂而片面,它不可能永远占据我们的生命,因“某物有用”才爱之的这种出发点,使我们对某物抱持了它“有用”才爱它的观念,而需求一旦满足,我们对它的爱就会退却和不存。
       如果我们一直以这样的观念对待生活,那么,我们即使对于自己衷爱的“诗”,也可能采取同样的态度,而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对于“诗”这种艺术,如果缺乏爱,我们就会给以功利性的判断,认为它终究没有什么用处。这种看法,肯定是一种超级错误;
       而当我们超越世俗功利地去爱“诗”的时候,仅仅是诗中的一个象征,对我们来说,也会具有永恒的价值;
        因为它不为任何特殊的用途所用,它自身就是目的,它是为了我们的整个生命而存在,永远不会使我们感到厌倦。
                                    三
        在《梵我的关系》一文中,泰戈尔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讨论了冥想,也讨论了“万物有灵”的思想。
        泰戈尔说:世界与人类觉醒的灵魂,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人必须证悟自己存在的整体性,以及我们在无限中的地位。 
       泰戈尔在他的《生之实现》一书中,多次提到了印度古老典籍《奥义书》。泰戈尔阐释了《奥义书》中的许多哲理。泰戈尔对印度的古老典籍《奥义书》无限崇敬与尊重。
        读泰戈尔的书,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泰格尔的一些论述和思想与《易经》的相通之处。我因此也联想到了以下这个具体问题:
       与泰戈尔对《奥义书》的推崇与敬重相对比,我们中国的许多当代诗人对中国自己的古老典籍《易经》的蔑视和盲目否定是一种多么可笑和浅薄的表现。
       民国时期的许多诗人,如胡适、闻一多、朱自清等,都是《易经》的阐释者和传播者,都是令我十分钦佩的诗人。
       而许多当代中国诗人,在《易经》面前不仅表现得非常无知,而且还盲目地加以否定。或许这正是今天这一代诗人与民国时期那一代中国诗人的区别与差距所在,也更是中国诗人与世界诗人的差距所在。
       《易经》与中国远古神话、《诗经》、诸子百家的哲学寓言一起缔造了生机勃勃中华文明的源头性文化。以一种世界文化眼光,对这一根脉性传统进行深度观照和激活,使之成为当代文学艺术新的资源,应该说已经迫在眉睫。我认为,中国当代诗歌的思想高度,必须在此基础上方可实现。
        在这一意义上,可以看出,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对《易经》的无知和妄加否定,是多么浅薄和可笑。如果说,泰戈尔对印度古老典籍《奥义书》的态度是继承与弘扬的话,难道我们中国当代诗人对《易经》的态度就应该是盲目否定吗?
        可悲的是,这种状况还在继续。可以想到的是,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真正达成一种思想自由的氛围,这种状况在短时期之内不会得到改变。
                                     四
        作为一个诗人,泰戈尔在这本书中对诗歌艺术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探索,尤其对诗歌的艺术形式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泰戈尔说:“任何超出我们所筑藩篱之外的事物都将引起莫大的怀疑,而且万物都不得不艰苦斗争,以进入我们的认识之门。”
        我们对诗与非诗的认识中,很可能就存在着这样一道无形的墙。对于“什么是诗”的狭隘认识,很可能把许多“真正的诗意”挡在了我们的诗写之外。
       很显然对“什么是诗”的认识越狭隘,这个人在诗的方面取得的成绩就会越小。不断拓展对“什么是诗'的认识是一个诗人写作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任务。
        读泰戈尔的这本书,也促使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形式问题产生了如下的思考:
       中国现代诗人,恐怕很少有人不思考古典格律与现代诗歌之间的关系,而思考的焦点之一,依然会是诗的形式问题,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古典诗歌的格律是一种束缚,那么,这种束缚的意义何在呢?特别是今天,“自由诗”的写作实践已经进行了百年之久的时代,这种“格律”的意义究竟何在?
        也许,事情的本质在于,在没有束缚之处,放纵的疯狂就会充斥,而一旦“放纵”,灵魂的自由就会戛然而止。束缚针对的是放纵,而放纵绝不是真正的自由。这一点,也许就是我们进行自由诗的“形式”探索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五
       诗人都是冥想家。泰格尔就是一个伟大的冥想家。冥想也是一种技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学会。泰戈尔说,通过冥想,人可以证悟其存在的整体性。
        通过阅读泰戈尔的这本书,我也进一步养成了冥想的习惯,每天都坚持完成一段时间的冥想,这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诗歌创作角度而言,我想,进入冥想态是很重要的。但是冥想态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态是态,诗是诗,到了诗,已从态中出来。所以诗作都是半冥想态的,冥想之中所悟的出来的大都理性极强,所以诗中才有了'思想'。
        
       人的意识空间广漠无垠,大多数的所在处于黑暗之中,探索意识的黑暗空间,应该成为我们诗写的主题之一。尤其在“量子”时代,我们应当思考并写作人类与万物的“纠缠”态。不经过冥想,这种状态难以得到深刻的感悟和表现。 
        同时,有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即将进入“灵修”的时代。 我有一种预感,在未来的20年之中,灵修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
        2020年,我阅读了许多当代中国诗人的诗,其中,灵修成为许多诗作的主题。作为一个诗人,如何更好地进行个体的精神修炼?读泰戈尔的《生之实现》一书,也许会得到许多启示。 
                                   六      
       印度人的把个人一生的灵修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学徒期。八岁开始拜师,去老师家里学习知识与技能生活规范,言传,学为人处事,身教。
        第二:二十岁到四十岁,居家期。工作,生活,养孩子。家庭快乐,工作成就,社会责任。
        第三:四十到六十岁,林栖期,去森林住,在树上筑巢,生活。考虑人生,注意探索生命及存在的意义,弄明白我从哪里来。
        第四:云游期。他们修炼的目标就一个,从有我修炼到无我,做到看得破,放得下。
        后两期如果做不到,到时候还放不下,就比较痛苦。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目前,他们的修炼已基本合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适当延长,六十岁以后,把林栖期及云游期合二为一。
        这样的一种灵修方式,会给我们以许多的启迪。 “ 印度人强调将万物都置于和谐 ”,泰戈尔说:“我们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人类真的可以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也应该确立类似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去做,一定有人可以无限接近这一目标。我觉得中国当代诗人应该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泰戈尔是一个开启了自我灵性之门的圣人,也是将人类心灵精神提升至天堂般纯净、满足境界的导师,读他的书,会让我们收获丰盈。

《孟加拉掠影》是泰戈尔自选的1885--1895年的书信集。我在阅读这部分内容的时侯,得到了巨大的喜乐。

泰戈尔书信中的文字,优美、深沉、自由,其伟大的才华在这些书信中也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泰戈尔在其中的一封信中说:“小诗始终在不经意间到来。”对于他来说,诗仿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诗自己找来的。泰戈尔笔下的“小诗”仿佛有自己的意志,会主动前来拜访诗人。这就是一种最佳的创作状态吧。我体会不到这样的一种快乐和幸福,但这样的创作状态着实令人羡慕。

泰戈尔在另一封信中,表达了他对“散文”这种文体的不满。但他的散文仍然是那么的美。这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是一种伟大的才华,是一种思想与人格高度自由的表达。他的表达总是诗意盎然,总是充满哲理,总是让人深思,让人有一种难以全部领悟的深度。这就是他的这些散文令我喜欢的原因。

泰戈尔在一篇给友人的信中,写到了鸟:

为什么它们会发现在这个地球上永不停息地歌唱,是如此必要呢?

我也要问,泰戈尔一生永不停息地写作,为什么,他会觉得这是如此必要呢?

2020年,我写作了一些诗歌。由于其间一直在读泰戈尔的这本书,我的好多诗,都于无形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泰戈尔是真正的“穿越心灵空间的向导”。他在这本书中对最高意志的讨论和思考对我的影响尤其深刻。

我的一些诗中多次出现了“最高意志”这个词语,这应该视作是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在我诗中的一种回响。

我有一首诗题为《木槿花》,诗中写到了“最高意志”,这首诗既是献给我已逝父亲的诗,同时也是我对伟大诗人泰戈尔的无声的礼敬:

木槿花

大雪之中的木槿树在寒风中颤栗

冻僵的月光如冰块般砸到它的身上

父亲暗夜出去,为木槿花树祈福

我在暗夜起来,默默为父亲祈福

夏天,木槿花盛开。父亲告诉我

一朵木槿花,晨起盛开黄昏颓败

这是最高意志给出的象征:

它的时间自成轮回,它对此安之若素

~NED~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是闻名世界的诗人、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在泰戈尔家乡孟加拉地区的加尔各答旧城,他被尊称为“Thakur”,只有精神卓越非凡的灵性大师,才配得上这一尊贵头衔。他将孟加拉最伟大的灵性传统——Bhakti,虔敬奉爱的精神,通过他的诗歌散布到全世界。

易客,山西原平市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易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歌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文艺副刊、《诗歌月刊》、《延河》、《山西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诗作多篇。

(0)

相关推荐

  • 诗人?歌者?先知?他只是个感情充沛的普通人

    ♬..♩~ ♫. ♪ ♫. ♪ ~ ♬..♩ "我来为你献唱, 在你这间厅堂中,我危坐一隅. 在你的世界,我无事可做: 我无价值的生命只能发出无意义的曲调. 在午夜幽暗的神庙中,当默祷的钟声 ...

  • 【山虫读书】我读泰戈尔的诗

    蓬乱的白发和浓密的白胡子埋藏了他一半瘦削而苍老的脸,像白雪压着青松,底下露出一部分顽石的倔强.一顶绒帽加一副近视眼镜(也许是吧)遮掩了他深深凹陷的眼窝,却遮挡不住自眼底投射出来的诗的光芒.那一袭长袍裹 ...

  • 生 若 夏 花

    今天是诗人泰戈尔的74周年纪念日,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他的诗歌,就是看不懂,觉得诗集的名字很美丽,飞鸟集,新月集,光名字就很动听.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诗是"生如夏花般美丽,死若秋叶般静美&quo ...

  • 【家庭教育】观光旅游促学习

    又到假期了,又该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光旅游,来增加孩子的视野和对大自然的感情.这样做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我是地理老师,更主要的是,大自然才是孩子获得知识和智慧的课堂. 大家都知道,泰戈尔是印度著 ...

  •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十三)

    记得星标我/ 及时掌握优质书单书评 本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 系列由读书群书友@查竹红 推荐的好书. <飞鸟集>和<朝花夕拾·父亲的病>,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 看过的书友 ...

  • 泰戈尔诗歌《爱者之贻-节选》原文及赏析

    泰戈尔(1861-1941)少年时代就喜欢写诗,他年纪很轻时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作品,他会整天坐在花园里:从25岁到35岁光景,他写下了我们语言中最美丽的爱情诗.他早期的诗表达了诗人自由的.不受拘束 ...

  • 【怎样读经典】诗歌圣殿中的朝圣者 ——走进《泰戈尔诗选》

    2017-08-25 小编荐语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一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笔下.他的诗短小而精悍,为世间万物记录下闪动的瞬间,将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 ...

  • 诗人样本||黄龙品诗6:对诗奥义的思考

    一 线 前 言 "黄龙品诗"专栏,为诗人样本微刊继"双子星座"之后第二个诗评特色栏目,特邀黄龙先生主持,共同打造平台精品.欢迎品鉴! 那仿佛如诉如泣似责似怨的月 ...

  • 读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写一首律、绝、或者词|希音阁诗词活动第53期

    有奖题诗活动 本期题目: 阅读泰戈尔的<生如夏花>,写一首律.绝.或者词.词依<青玉案>龙谱 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对自己进行的一次心灵叩问,可以是对生活,对生死,对爱情的态度, ...

  • 【王淞 《带你去读泰戈尔》中英版专刊】泰戈尔-飞鸟集中英版(21一30).

     作者简介: 王淞,又名王咨淞,淞哥,籍贯山东,诗人,外文诗翻译作者.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印度文化,后来开始意译泰戈尔诗作.<带你去读泰戈尔>是其翻译处女作.   让诗词带你走进我的世界 泰 ...

  • 读泰戈尔《尽量让自己快乐》,人生无常,活在当下,快乐起来

    读泰戈尔《尽量让自己快乐》,人生无常,活在当下,快乐起来

  • 泰戈尔生命中的“清泉”

    走进恒河畔的乔拉桑科,这里,物质与精神碰撞出文明的火花,东西方文化交汇沉淀下丰厚的土壤.泰戈尔家族在这片沃土上经历了风雨,1861年5月7日,这个清晨像往常一样,没有什么明显的与众不同.泰戈尔的父亲像 ...

  • 检察官读诗:田迪朗诵泰戈尔《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 作者:(印度)泰戈尔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 ...

  • 诗人和哲学家集聚一身,泰戈尔十句格言,暗含哲理,读懂参透人生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谁?答案是泰戈尔,印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他被印度人尊称为"诗哲".泰戈尔天赋过人,13岁便能写长诗,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里,逐渐创造了一个别具 ...

  • 泰戈尔经典语录32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 ...

  • 泰戈尔最美诗句欣赏: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来源:世界名著每日读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