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清史: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

关键词:《顺化条约》的签订、法国势力入侵西南

前因:《顺化条约》的签订

1883年,法国在侵略越南后,逼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此条约最终确立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法国入侵越南

后果:法国势力入侵西南

1885年开始,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以印度支那为基地,深入云南、广西等地。

▲法国入侵中国

过程始末

一、越南在此前,一直都是清朝的藩属国

1883年,法国军队分成水陆两队,由越南河内向山西(红河南岸)进发,打算占领越南全境。中越联军被迫应战,中法战争由此爆发。

越南在此前,一直都是清朝的藩属国。法国为了攫取利益,曾在越南南部建立了交趾殖民地,随后又觊觎其北部。越南不得不请求中国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

黑旗军的将领是中国人刘永福,曾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活动于广西边境一带。因朝廷的镇压,黑旗军不得不退到中越边境。

▲刘永福雕像

二、签订《越法和平同盟条约》

早在1873年11月,法军就曾侵袭河内。在越南国王的请求下,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使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战后,法国趁机讹诈越南,逼着越南签订《越法和平同盟条约》,条约明确提出“越南是独立国”。

因为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法国不得不把条约送给清政府过目。清朝看到合约后,立即给法国致函。清朝表示,越南自古就是中国的属邦,不能独立。对此条约,我们不能承认。

法国侵略越南的野心,因清政府的阻拦而没有得逞,他们就想用武力让清朝屈服。

1883年12月,法军在红河三角洲,向中国驻军发起了攻击。由于武器先进,法军很快就攻占了山西(今越南境内)。

慈禧太后闻讯后,决定予以回击。李鸿章也曾对英国公使巴夏礼说,法国欺人太甚,我若退兵,岂不丢脸?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三、《中法会议简明条约》签订

当时中国方面的兵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黑旗军,一部分是清政府的驻军,他们共同迎击法军。黑旗军在刘永福的管理下,一向作战英勇。然而,清军却军纪废弛。再加上,清军将领昏愦无能,导致战争中屡屡失利。

朝廷得知这种情况后,感觉十分丢脸,急忙换掉边疆的将领,以求亡羊补牢。

李鸿章因此,也动摇了对法强硬的态度。他倒不是害怕法国,想苟且求和,而是从“稳定大局”来考虑。

1884 年4 月,李鸿章给总理衙门写了信。他说,如果朝廷长时间作战,那么就会缺乏粮饷。兵心、民心会动摇,恐怕会出现动乱。不如趁机收拾局面,有利于大局。

▲李鸿章

李鸿章希望朝廷继续抗法,同时考虑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他说,只有挫败法军,赢得主动,才会有利于和谈。

朝廷听了这些话,转变了思路。不久,就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

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中越边界开放通商等。

朝廷以为法国能就此收敛野心,然而,此后的事态反而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1884 年 8 月,法军向台湾、福建进军,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福建水师战舰复原图

四、《中法新约》签订

朝野上下看到法国如此嚣张,都坐不住了。李鸿章也非常愤恨,马上给各将领致电,命他们“踊跃同仇,合力捍卫”。

1885年2月,法军又侵占了镇南关(今友谊关)。慈禧太后怕清将再不给力,不得不请出老将冯子材。冯子材以70多岁的高龄临危受命,奔赴镇南关部署战守。

冯子材命人在隘口抢筑了一条长墙,形成了完整的防御阵地。法军随即扑向镇南关,冯子材率清军冲出墙外,和法军激战。最后,清军取得了大捷。此战,成为了中法战争的转折点。

消息传到朝廷,令众人非常高兴。当时,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张之洞、彭玉麟等强硬的主战派,他们建议乘胜追击,不能撤兵。一是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他们主张“乘胜即收”,趁机和法国议和。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

李鸿章这种态度,但从表面看,有“卖国求和”的嫌疑。实际上,他是怕在陆地上和法国打下去,会使东南海上告急,怕台湾被法国人占领。

精于外交的曾纪泽也支持他,说边境那打败了法国,趁此机会谈判,中国极体面。稍让步些,也合算。

朝廷考虑后,采纳了李鸿章的意见。同时,还饬令张之洞等不得再过问法国和越南间的事。

1885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军退出台湾等地。自此,越南脱离了和清朝的依附关系,再也不是其藩属国了。法国逐渐把越南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并使之成为了入侵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跳板。

▲中法新约签订

结论

中法战争,表面上是清朝“不败而败”。实际上,议和是清朝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此战保住了台湾,却使越南与中国彻底脱离了关系。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鸿章传》《清代通史》《德育百科全书》

(0)

相关推荐

  • 【越南、老挝、柬埔寨近代史】近代历史大事年表资料文化介绍

    西山农民起义 1771-1802年越南反封建的农民大起义.始于南部归仁府西山邑,故名.起义领袖是阮文岳.阮文惠.阮文吕三兄弟.他们以杀富济贫为号召,推翻当地政权,杀死地主,平分其资财.贫苦农民纷纷加入 ...

  • 【近代史】20、中法战争:中国第一次近代化海战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四单元:同光中兴 第二十课.东南海战 1884年8月,两江总督曾国荃与法国大使巴德诺谈判破裂,战争的硝烟味,已经传到了北京.主战派欢欣鼓舞,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在战场 ...

  • 你的人生结局,早就命中注定了(此文无价)

    文 | 有书星海一尘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清朝晚期,中国军队面对外敌之时,几乎每战必败. 随之而来的,则是无尽的割地与赔款. 国耻家仇,华夏忧患,人们痛心疾首之时,又无比呼唤着一场振奋人心的 ...

  • 巴蜀之地 | 函君 :张家大院百年风云史(下篇)

      [巴蜀之地] 文:函君 图源:堆糖 第十八章 承本在张家湾守孝的这三年中,除了帮助弟弟.夫人料理一下家政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呆在家里看看书.练练书法,很少外出.守孝的第二年,即光绪八年壬午岁十二月二 ...

  • 晚清』中法战争中大清为什么不败而签不平等条约

    我国近代以来的百年,在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可谓是受尽了屈辱.一百年的近代史,就是一百年的屈辱史,一百年的挨打史. 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再到1900的八国联军侵华 ...

  • 中法战争,清朝虽败,却让这三座失去800年的岛屿回归中国

    由于中法战争,清朝不败而败,1885年6月9日,清政府同法国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政府失去了越南的宗主权,但是其中有一条对中国让中国收复了失去800年的领土. <中法新 ...

  • 中法战争,清朝为何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是发生在1883-1885年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长期以来也被很多国人视作晚清少有的不那么屈辱的历史.从实际情况上看,中方和法方在战场上互有胜负,甚至还打出来镇南关大捷这样的战术胜利,然后最 ...

  • 清朝也有股灾,由中法战争引发,胡雪岩成为最大输家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中国就有了 ...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国和法国进行的战争)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 ...

  • 保藩固圉与弃藩自守:中法战争前夕清朝保藩与弃藩之争论析

    摘    要:19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维护西南边疆安全,清朝内部上至中枢要员,下至督抚重臣,以及驻外使节.社会舆论围绕越南问题掀起了一场保藩与弃藩的论争,促使清政府对治边理念与治边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 ...

  • 中法战争,恭王曾用“天眼通”侦查敌情?

    最近读狄葆贤的<平等阁笔记>时,恰好看到几则百年前的"天眼"故事. 中国近代最迷天眼通的是著名学者严复."欧洲有通脑术者,如吾人在复室内画一物,此术者在外室, ...

  • 中法战争中国胜了,却急于签耻辱条约?真相:日本在暗中配合法国

    中法战争 法军 说到晚清反侵略战争,可圈可点的就是中法战争,老将军冯子材亲自冲锋激励士气,刘永福黑旗军配合,官民一致,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但是战争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中国居然签署了将 ...

  • 【近代史】21、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背后的故事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四单元:同光中兴 第二十课.中法新约 那是在1885年3月23日,法国驻越陆军第二旅从谅山出发,向中国镇南关发动进攻.当时驻守镇南关的,正是中国老将广西提督冯子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