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战争之大顺城之战

公元1044年,宋夏双方签订了庆历和议进入休战期,双方之间大规模冲突减少,但小规模的冲突还是经常上演的。公元1048年,西夏景宗李元昊由于霸占了儿媳被自己儿子宁令哥削掉了鼻子,不治而忘,而宁令哥又被没藏讹庞所杀,没藏讹庞拥立妹妹没藏氏不满2岁的李谅祚登上帝位,是为夏毅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病死,西夏派使者祭吊并贺宋英宗继位。西夏使者与宋的引伴因为礼仪问题发生争执,宋方根本没有给夏使者面子,宋使声称“当用一百万兵逐入贺兰巢穴”。这激起了李谅祚的怒火,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这一年,18岁,少年心性。

夏毅宗李谅祚

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西夏撕毁和议,大举进犯宋境。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三年,西夏一边与宋朝交战,一边派使者出使宋朝,各大节日也会到宋朝祝贺。这就是李谅祚鸡贼的地方,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武力,想让宋朝明白西夏是不可轻辱的,同时想在宋辽双方取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另一方面,向宋朝派使者,把自己放在臣子的地位,目的是想要宋的岁赐以及保持双方的贸易关系,否则贫瘠的夏方是无法养活自己的。相对于夏方的战争举动,宋方一直表现的很平淡,当时北宋朝堂上最大的事情就是“濮议”,也就是宋英宗如何称呼自己老爸的问题,因为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儿子,在这个问题上与朝臣争执不下,与垂帘听政的曹太后也有隔阂。这让李谅祚的面子挂不住了,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九月,李谅祚亲率10万大军围攻大顺城。

大顺城,它的前身是庆州西北方的马家铺,再向西北方前进一点点,就是后桥川。在宋夏战争最开始的三川口之战前,保安军、承平砦之战的尾声,李元昊为什么紧急撤军,就是因为其身后的后桥川被宋军攻占了。大顺城深深侵入了西夏的国境,并且时刻把刀子顶在西夏人的脖子上,这就是大顺城地理位置险要的原因。范仲淹花了15天建成了大顺城,使西夏方面的白豹城、金汤城等据点变得岌岌可危。另外大顺城自建成之日起,驻军由宋厢兵、乡兵和归附的藩部共同驻防,驻防官兵达万余人,也就是说大顺城兵强马壮,不易攻破。夏军兵围大顺城,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蔡挺整军备战。

蔡挺传令收拢百姓,各军坚守营寨不得出战,避免给西夏军偷袭得手的机会。蔡挺认为大顺城坚固,而柔远寨地处要冲,城池比不上大顺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命令大将张玉驻扎防守。蔡挺在大顺城城外撒下大量的铁蒺藜,以遏制西夏攻城行动,西夏人在大顺城下,围攻三日,蕃官赵明与官兵拼力抵抗。夏军束手无策,命士兵渡池壕夺城,坚固的防御能力,使渡池者多数受伤。善于骑射的夏军无计可施,毅宗李谅祚见状,亲自近前督战,蔡梃早已选强弓分列于壕外,一波箭雨突然而至,来不急避让的李谅祚中箭撤离。

李谅祚在撤退的过程中,向柔远寨发起进攻。柔远寨守将张玉组织3000人夜袭夏营,夏军惊慌失措,连夜撤军。这本来是西夏人为争颜面而发送的战争,结果使其颜面扫地。公元1067年,由于箭伤复发,李谅祚在屈辱中死去,年近21岁。

事后,宋朝廷派遣使者诘问夏国主为何发动大规模战争。无力再应战的西夏出于外交需要,也派出使者献方物于宋,表示愿意和好。双方再一次迎来短暂的和平。

(0)

相关推荐

  • 王安石变法期间最失败的对外战争,宋越熙宁之战

    熙宁战争发生在公元1075年至1076年,此时正处于北宋神宗年间,刚好是王安石变法期间,越南则处于李朝仁宗年间.越南仁宗仅10岁,由检校太尉李常杰和兵部侍郎李日成辅佐.由于王安石主张对越南用兵,于是桂 ...

  • 联蒙灭金,“端平入洛”——宋、蒙战争的序幕

    在宋,金南北对峙,南宋的统治日益腐败,南宋政局江河日下的时候,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却迅速强大起来.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 蒙古本是大漠南北许多游牧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在唐代,它称为蒙兀室韦, ...

  • 为什么辽国一味的进攻大宋,就是不去灭掉东边的高丽?

    公元918年王建杀弓裔(建立后高句丽)自立,为了区别之前的高句丽王朝,然后改国号为高丽,充分显示了他对原先高句丽领土的渴求,为此特意想与当时的契丹人修好关系,以备发展国力. 公元926年契丹国灭掉了当 ...

  • 宋夏战争之永乐城之战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种谔派大将曲珍率领2万步骑攻击西夏的宥州,大败夏军,阵斩宥州主将.获胜后,曲珍没有停留,进一步夺取了葭芦寨,拿下葭芦寨,横山的制高点就到手了.这让种谔非常兴奋,亲自进 ...

  • 宋夏战争之好水川之战

    宋军在三川口大败之后,朝廷对陕西的军政人员进行了调整,任命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副使,知泾原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副使,知鄜延路.韩琦主攻,计划5路伐夏消灭李元昊,而范仲淹主守 ...

  • 宋夏战争之三川口之战

    李元昊建国称帝后,于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十一月,率军攻向宋延州境内的保安军.进攻宋朝的前锋部队是李元昊招揽的原居住在宋朝边境的党项人,俗称"熟户",这些人对宋军非常了解,摸 ...

  • 宋夏战争之定川寨之战

    张亢在兔毛川打败了李元昊,解了麟州之围,然后就被御史弹劾,说什么账目不清,然后就贬官去职.李元昊的日子也不好过,宋朝关闭了边贸,停了榷场,青盐也卖不出去,缺钱缺得厉害.另外,辽国皇帝耶律宗真也来勒索他 ...

  • 宋夏战争的简介: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

  • 宋夏战争之元丰五路伐夏

    夏毅宗李凉祚死的时候年仅21岁,他的儿子李秉常继位时只有8岁,西夏的大权被梁太后及其兄弟梁亿埋所掌控.梁太后是党项化的汉人,为了得到党项人的支持,从各个方面与宋朝作对,尤其是废除了她的丈夫李凉祚当年推 ...

  • 宋夏战争之熙河开边

    河湟吐蕃分裂了,唃斯罗的继承者董毡只占有黄河以北的河湟部分,其侄子木征占有河州,河湟吐蕃与宋朝曾是盟友,两者共同对抗西夏.但分裂后的吐蕃一盘散沙,不仅不再是抵挡西夏南进的屏障,牵制西夏的力量,而是一个 ...

  • 宋夏战争之兔毛川大捷

    虽然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战胜了宋军,但李元昊收获甚微,可以说是同样损失惨重,特别在领土上尺寸未得,在这点上对李元昊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为了改变这种师劳无功的状况,李元昊把目光对准了宋朝河北路的麟.府.丰 ...

  •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 宋夏战争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