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卷1天瑞诗解7林类乐死向死而生

列子》卷1天瑞诗解7林类乐死向死而生

题文诗:

林类隐者,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穗故畦,

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谓弟子曰:

叟可与言,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

面之叹曰:曾不悔乎,行歌拾穗?类行不留,

不辍.贡叩不已,乃仰应曰:吾何悔邪?

子贡: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

死期将至,亦有何乐,拾穗行歌?林类笑曰:

吾所为乐,人皆有之,反以为忧.少不勤行,

长不竞时,故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

故乐若此.子贡:寿人之情,死人之恶;

故,以死为乐?林类:死之与生,

一往一反;死于是者,安知其能,不生于彼?

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求生,

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生?

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告夫子,夫子:

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也.

人有生死,真情永恒,情真义深,非死非生,

生而能死,死而能生,真情所致,向死而生.

 【原文】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译文】

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

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380: 珍惜老朋友,就是珍惜和过去时光的联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14.43) 原壤,鲁国人,可能是孔子的发小.<集解& ...

  • 照顾好你身边的人,便是践行夫子的仁了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儒学是生活里的学问, 做到比知道更重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10至盗公道公公私私

    <列子>卷1天瑞诗解10至盗公道公公私私 题文诗: 舜问乎丞:道可得有?吾身孰有?丞答之曰: 天地委形;生非汝有,天地委和;性命非汝, 天地委顺;子孙非汝,天地委蜕;行不知往, 处不知持,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9生死非知杞人忧天

    题文诗: 鬻熊有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 物损于彼,必盈于此,成于此者,必亏于彼; 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 畴觉之哉?气不顿进,形不顿亏,不觉成亏. 其亦如人,自世至老,貌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8死者德徼静虚真情

    题文诗: 子贡倦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答曰: 生无所息.贡曰然则,息无所乎?仲尼曰有, 望其圹也,皋如宰如,坟如鬲如,则知所息. 子贡叹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 仲尼乃曰:汝知之矣,人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6生死一情处常得终

    <列子>卷1天瑞诗解6生死一情处常得终 题文诗: 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少壮,老耄死亡. 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 德莫加焉.其在少壮,血气飘溢,欲虑充起, 物所攻焉,德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5有始有终情真自归

    <列子>卷1天瑞诗解5有始有终情真自归 题文诗: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 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形必终也: 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有尽乎?其不知也. 至道终乎,本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4万物有情出机入机

    <列子>卷1天瑞诗解4万物有情出机入机 题文诗: 列子适卫,食于道边,其从者见,百岁髑髅, 攓蓬而指,顾谓百丰:唯予与彼,知未尝生, 未尝死也;此果恙乎?此果欢乎?物种有几: 若蛙为鹑,得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3真情无为非知非能

    <列子>卷1天瑞诗解3真情无为非知非能 题文诗: 子列子曰:天无全功,圣无全能,物无全用. 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 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何则如是?生 ...

  • 《列子》卷1天瑞诗解1真情恒常自生自化

    <列子>卷1天瑞诗解1真情恒常自生自化 题文诗: 子居郑圃,四十年而,人无识者.君卿大夫, 示犹众庶.国饥不足,将嫁于卫.弟子问曰: 往无返期,敢有所谒:将何以教?先生不闻, 壶丘子林,其 ...

  • 《淮南子》卷7精神训诗解1法天顺情静漠虚无

    题文诗: 上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 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至无至虚, 至道至情,情生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 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 于是道乃,别为阴阳,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