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往事(二十)
相关推荐
-
程子恩作品:煤油灯
煤油灯 文.程子恩 小时候,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灯,家家户户只有用煤油灯照明.天刚擦黑,赶紧做饭,有的人家甚至不吃晚饭,如果孩子喊饿,就会安慰道:"快点睡觉,人是一盘磨,睡那就不饿!&quo ...
-
散文||母亲的煤油灯
母亲的煤油灯 孙礼昌||贵州 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子,一截铝管裹着棉线做成灯芯,瓶里注上煤油--一个在农村家庭常见的煤油灯便做成了.划一根火柴点燃,一盏如豆的光划破记忆的夜空,照见那段尘封的岁月. 上个世 ...
-
【原创】没有电灯时,我们用的是这些
第 229 篇推文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电灯的.那时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也是大 ...
-
相伴煤油灯
相伴煤油灯 □骈国华 夜晚,突然停电,家里一片漆黑.老伴到窗前向外望了一眼说,整个小区都停电,我赶快摸索着从大橱顶拿下应急灯给孙子照明做作业.不由又想起那盏与我相伴六七年的煤油灯. 我的童年在乡村度过 ...
-
鲁北情思:灯明记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获得解放的北方农村,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破旧的村容村貌还一时没有得到改变.冬日的夜晚,我家低矮的土屋子里,一盏焰光如豆的菜油灯放在迎门的桌 ...
-
【三湘文艺】刘生发/从“十五的灯”说起
从"十五的灯"说起 作者:刘生发 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元宵节要闹花灯,这是从古至今留下的传统.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做花灯,不会做的会选择去买一盏花灯.而古时候,更是 ...
-
散文原创:煤油灯下的人生路
文/雁南飞 上世纪70年代,农村不通电,家家户户照明都是煤油灯. 那个年代,买任何物品,都是凭票购买,有的物品,按人头发供应票,有的物品,按户发票. 煤油是按户供应,十分紧缺,除了孩子看书,百姓一般不 ...
-
缑氏往事(十二)
缑氏往事之十二:家具 早些年,新房装修时,我同老公商量买什么家具.真心不想再要皮沙发了,虽然结实耐脏,但保养起来太麻烦:布艺的似乎也不适合,懒惰如我,要保持干净整洁肯定很费心.老公说,明白了,你大概是 ...
-
缑氏往事(十九)
缑氏往事之十九:炸鱼块儿 那天,表弟送来一些炸鱼块儿,刚刚做好的,说是拿点给我尝尝.如今的生活,吃鱼属家常便饭.尤其在南方,实在是不稀罕.但表弟之所以念着我,只因为这炸鱼块儿,是我们老家的做法. ...
-
缑氏往事(十八)
缑氏往事之十八:米饭 小时候,偶尔才有米饭吃.家乡盛产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所以,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不是馒头,便是面条. 本土不产稻米,物以稀为贵,一度被视为珍品.偶尔,会有外乡人进村,通常开着拖拉 ...
-
缑氏往事(十六)
缑氏往事之十六:学雷锋 小时候,我们学习雷锋,准确地讲,是件费脑筋的事儿. 教室侧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大张纸,算是表扬栏.同学们的名字,并排成一列,写在纸上.每个名字后面,或多或少,都贴着几朵小红花. ...
-
缑氏往事(十五)
缑氏往事之十五:学龄前 小时候,幼儿园是个洋气的名称----那是城里孩子的标配,我们这些乡下娃,都是直接上小学的. 也有个学前班,又叫育红班,和小学同属一个校园,接受同样的管理制度.上了育红班,就默认 ...
-
缑氏往事(十四)
缑氏往事之十四:织布 面筋,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街边小吃,凉皮摊儿上最常见,超市里也有各种款色的售卖.早些年,我还偶尔买来吃,现在基本不吃了.因为再怎么蒸煮煎炸,都和记忆中的美味相去甚远,包括曾经无比喜爱 ...
-
缑氏往事(十)
缑氏往事之十--指甲草 小时候,一到春天,女孩子们都会忙着种花草,我也不例外. 粗制的瓦盆,熟悉的泥腥,埋进去几粒种子,放学回来就去查看,头几天是最急人的,常常忍不住挖开泥巴,以确认种子是否在发芽. ...
-
缑氏往事(四十二)
缑氏往事之四十二:头发 小时候的发型 (我和哥) 我头发很多,发质偏硬,略略留长些,就必须捆扎起来,不然,会蓬松得不像样子.天生如此,徒添了不少烦恼,到底也无法改变,只是常常让母亲担心,因为她听人说 ...
-
缑氏往事(三十二)
缑氏往事之三十二:偃师二高 前段时间,整理<缑氏往事>,写到收音机时,提起了我们的实习老师陈秋霞女士.文章底部评论区里,有同学给我留言,"周,想想办法,打听打听咱们的秋霞老师吧& ...
-
缑氏往事(二十九)
缑氏往事之二十九:三八妇女节 刚毕业那一年,我被分配到老家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单位所处的位置,属典型的平原农村,无山无水,除了村舍,便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 庄稼地中间,是一条条土路,虽然笔直平顺,但也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