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宏:社场

(0)

相关推荐

  • 散文||社 房

    社   房 蔡小平||江苏 人民公社年代,每个大队都有大队部,每个生产队也都有社房.我们生产队的社房,建在前后两个庄子的正中间,座北朝南,一排八间草房.墙是泥土垒成的,足有一尺二寸厚.每间屋檐下的南北 ...

  • 散文||铡 草

    铡   草 张志荣||甘肃 "你入麦草他抬铡,只为牲畜备饲料.迎来日出去劳作,背着疲倦送晚霞."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村铡草的真实写照. 甘肃河西走廊南端,祁连山麓乌鞘岭北部 ...

  • ​庄稼人的麦草垛​ 文/刘朝霞

    庄稼人的麦草垛 刘朝霞 凡是种麦子的庄稼人,麦场上都会有最后一道工序麦草垛的座落.它的呈现,这一年的麦收夏忙就算结束.麦收结束,麦垛像庄稼人的标志,座落在场上,显眼,醒目.老远就可看见,像一个个小山包 ...

  • 董自伦:故乡的草垛

    草垛,曾是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随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这道风景早已渐行渐远,但草垛背后的故事,却总是隔三岔五地在脑海里讲述,不离不弃. 故乡的草垛,有的是脱粒后的麦穰.稻草和从山野里拾来的荒草,堆 ...

  • 朱友宏:乡村书场

    逝去乡村风景 乡村书场 作者:朱友宏 苏北乡村里最受欢迎.最接地气的曲艺,莫过于苏北大鼓和徐州琴书了.我的家乡睢宁是这两种曲艺的发源地,自然,它们的受欢迎程度更高过其他地方.但乡里人可不这么文雅的称呼 ...

  • 朱友宏:宣传队

    逝去乡村风景之 宣传队 作者:朱友宏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娱乐是人类的天性.的确,即便当年的乡村是那样的穷苦,但人们对于娱乐依然热情满满.在我的印象里,春节时分的宣传队演出是乡村里最热闹的娱乐风情. 不 ...

  • 朱友宏:割青草

    逝去的乡村风景之 割青草 作者:朱友宏 五月初的一个周末,和妻一起回老家的河边采槐花和芦叶.印象里河边的刺槐树特别多,每到五月雪掩林冠,香润和风:河滩里的芦苇也极为茂盛,郁郁葱葱.绵延好几里,芦莺欢鸣 ...

  • 朱友宏:老井

    逝去的乡村风景之 老井 作者:朱友宏 若论起中国词语的情感温度,"背井离乡"这个词语怕也是最为苍凉的词语之一了.试想一个人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那一片热土,背向那口滋养他多年的水井,前往 ...

  • 朱友宏:生命不过是盏灯

    生命不过是盏灯 朱友宏 死有多疼?经历过的都不可能言说,唯有未曾经历过的在品味,或是失却至爱的噬骨蚀心,或是生命苦短的嘘唏,或者纵享今日阳光.莫愁明日阴晴的感慨-- 可无论哪种形式的品味,也只不过是对 ...

  • 品读 | 朱友宏:母亲的菜园子

    母亲的菜园子 朱友宏 父母亲年龄大了,我们都不想让他们在老家独自生活.可无论是谁,连哄带骗地把他们请到家里,至多两三天,父亲便嚷嚷着城里憋闷,没个人说话:母亲就唠叨着她的菜园子不能没人照料.如果我们按 ...

  • 品读 | 朱友宏:老厨师的寂寞

    老厨师的寂寞 朱友宏 四哥的儿子结婚,四哥坚持要在老家办婚礼,为的不是省钱,要的是个热闹.用四嫂的话说,就这一个儿子,不在老家里办,先人也不知道家里添人口了. 乡村里办婚礼,说简单也简单,左邻右舍齐上 ...

  • 专栏 | 朱友宏:换荒人曹老二

    乡村手艺人系列 换荒人曹老二 朱友宏 说起"换荒"这个词,不过四十的人定然不明就理,这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用主妇常用的针头线脑,女孩子们扎头发的橡皮筋.发卡,小孩子们喜欢的 ...

  • 专栏 | 朱友宏:磨刀匠唐老六

    乡村手艺人系列 磨刀匠唐老六 作者:朱友宏 耍猴的敲锣,卖油的敲梆,换荒的拔浪鼓,算卦的晃铃铛,各吆各的调,各干各的行.过去的乡村里,每到农闲时节,村庄里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各种手艺人及做小买卖的道具的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