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辉|人类纪的生与死

(0)

相关推荐

  • 夏可君:在后天思想 | 西东合集

    片段1 后天的时间性经验结构或者说解构--已经是对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这个三元统一结构的瓦解. 对后天的思考应该来自于卡夫卡,他曾经在他的随笔笔记中留下了一段晦涩的文字: " ...

  • 人的本位与身体的本位 | 无限杂思

    文/刘洪波 自然演化产生了万千构造.历来,人们把这些构造按照人的尺度加以分类.改造和利用,形成了以人为价值.基准和标准的观念.理性,更是把人的价值提升到最高位置.这种人本主义,其实也是一种" ...

  • 学术论文|《道德经》自由理念的现实观照和本体考察

    导读 道的柔弱性源于道的无形性,落实到圣王层面就是要求强者尊重弱者,权力方对权利方做事要有柔韧性,胡适晚年一再强调"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正是此义:上宽容则下自由.从反面说," ...

  • 新书:孙宇凡《历史社会学的逻辑:双学科视角下的理论探索》

    作者: 孙宇凡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426 定价: 6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20119750 本书简介 本书以跨学科视野与取径,致力于探讨历史 ...

  • 段世磊 | 日本风景的“发现”

    **明治时期"风景之发现" 当代法国地理学者边留久(Augustin Berque)认为,风景在西欧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发现的,而是诞生于16世纪都市居民以田园为风景而描绘出来的风景画 ...

  • 5本风格各异的召唤流小说,设定精彩爽点足,连刷三遍也不腻

    5本风格各异的召唤流小说,设定精彩爽点足,连刷三遍也不腻

  • 科学的精髓在于破除和探索

    科学的精髓在于破除和探索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1/07/14 09:00 对于历史的认知总是受到现实环境的各种影响,无论是被动地接受,还是不自觉地吸收,当然,这样的一种局限本身也就是认知的必然过程. ...

  • 姜宇辉|导读《千高原》

    (视频.照片转自剩余空间) 剩余空间SURPLUSSPACE 2018年3月17日,剩余空间复活III:将临的风暴,八小时阅读项目举行. 激萌问答: 1:什么时候再版<千高原>? 还在修订 ...

  • 姜宇辉|儿童是一种形上之存在

            "儿童是一种形上之存在."             姜宇辉 1. 缘起:何为"欲望"-"机器" 这篇论文主要试图对" ...

  • 姜宇辉|从“另类空间”到“折叠空间”

      从"另类空间"到"折叠空间" 福柯,德勒兹与当代大地艺术中的灵性维度 摘要:当代大地艺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已经成为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但其深刻丰富的哲 ...

  • 姜宇辉|极简神学与零度书写

     极简神学与 零度书写 --阿甘本 <剩余的时间>的 一种另类解读 [内容提要]对阿甘本<剩余的时间>的解读,一般都围绕弥赛亚时间这个主题展开.但实际上,贯穿整个文本,语言是另 ...

  • 姜宇辉|哲学剧场及其漫游者&#127916;

    文章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45期 哲学剧场及其漫游者

  • 姜宇辉:艺术何以有“灵”——从米歇尔·亨利重思艺术之体验

    摘要 体验是近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来体现出纯真和被动两个基本特征,但在随后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发生了裂变,纯真性要么被质疑,要么被转向主动性,而被动性则日渐被遗忘和遮蔽.直到后现代主义,被动性这 ...

  • 人类并非伟大,生与死应该等量齐观(组诗)

    人类并非伟大,生与死应该等量齐观(组诗) 作者:张勇 阴晴不定 微雨空濛 似有若无  阳光似无若有  天却由暗转亮  楝树花淡紫的香气  更适合阴晴不定的天气 昨天 十二级的大风 吹落安庆振风塔上的宝 ...

  • 生与死──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

    对生与死的思考与探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愚人节那天我说到了死,这不刚好又遇到一个悼念亡人的节气──清明,似乎这个死说得恰到好处.今又碰巧,刚刚在阿妹的姑娘家吃晚饭,与当年绍兴知青的幸运儿,下乡不到 ...

  •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我眼中的生与死

    <知北游>中孔子问老子什么是"至道",老子回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