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唯物辩证法系列:第六章“谷”与“神”的哲学本义
相关推荐
-
精、神、明
精 青,甲骨文 (屮,生,出现.出产) (井,矿坑),表示产自矿井的东西.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强调"青"由矿井 "产生".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 ...
-
“福”字中间为什么写成“”或“×”
作者简介 陆忠发,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训诂学和中国文化研究.著有<敦煌写本汉字形体变化研究>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启功书法字汇>中选取了五个"福 ...
-
命、运、老、寿
命 命,"令"是"命"的本字.令,甲骨文 (朝下的"口") (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指示下级.当"令"成为常规名 ...
-
殷代金文甲骨文辛字写法,原象楔形,假借为天干,造字本义是什么
殷代金文甲骨文辛字写法,原象楔形,假借为天干,造字本义是什么
-
“夸父逐日”为什么逐日?在哪里?怎么逐?夸父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是一篇超过4000字的长文,汇集了数年的思想,在通明河图.洛书.太极八卦之后,站在思想的高台上看文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倍觉明了. 同好者一笑吧! 结合"易"文化根源内容,在人们探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知常乃道,不知常,满清灭国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着重讲了我们要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草木枯荣,万物兴衰,终会回归根本. 而我们作为旁观,观察这些规律,就能让我们明智. 可是,如果我们根本不思考,不致虚守静,而直接想当然的做事 最终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君主修养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宁静是躁动 ...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这一章节是老子对 统治者所说的,对有道无道的看法,再次重申知足常足. 先贴下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战马耕作,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六章 谷神不死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亓若存,用之不勤. 二.译文: 代表王权的社稷祭祀活动永远 ...
-
《道德经》第十六章“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译文: 达到无 ...
-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
《道德经》四十六章《知足常乐》悟读述杂【46】
-
《道德经》三十六章《欲歙固张》悟读述杂【36】
《道德经》三十六章《欲歙固张》悟读述杂【36】
-
《道德经》第十六章《殆身不辱》悟读品杂【16】
《道德经》第十六章《殆身不辱》悟读品杂【16】